?
國家衛計委公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中,父母雙方共同照料兒童日常生活的只占7.5%,共同教育的只占11.7%。家庭教育中,到底爸爸去哪兒了?記者昨日從市衛計委獲悉,“好爸爸家庭計劃”青島及公益服務基地追蹤了200個家庭發現,有半數的爸爸們在家庭生活中缺位,爸爸的缺位會讓母親去填補,這是錯位與顛倒甚至會出現不恰當的‘嚴母慈父’格局,使孩子的發展偏離正常軌道、甚至心靈扭曲。 8月8日中國爸爸節,記者對150位70后、80后爸爸們進行調查,爸爸到底去哪兒了。 記者 于波
發布
半數家庭爸爸“不在崗” 考慮到大多數家庭中爸爸缺位,今年全國“好爸爸家庭計劃”在青島專門設立基地。記者昨日從市衛計委獲悉,從“好爸爸家庭計劃”青島及公益服務基地追蹤了200個家庭中,孩子們從2歲至16歲不等,陪著孩子上親子課、興趣班、家長會的以媽媽、老人居多,一半的家庭中爸爸處于缺位的狀態。在一些親子課堂中,一半以上的爸爸無法到場的情況已經非常常見了,通常是爺爺奶奶等隔輩親屬全程陪同。
在四方小學,這種父親缺位的情況也很常見。 “來參加家長會的家長中,能來一成的爸爸就不錯了,而在其他的學校活動中,爸爸們能來參加的就更少了。 ”四方小學副校長韓春艷說道。浮山后一家親子機構的李老師也深有感觸,班上的孩子從3歲至5歲不等,每周都會安排不同的課程,現在面臨的情況是,在微信、QQ群通知的時候,家長們都非常活躍報名參加,可是到上課的時候,爸爸媽媽最多只來一個。
調查
70后80后正忙著打拼 記者專門發起了關于爸爸去哪兒的調查,對70后、80后的150位爸爸們做了調查問卷。為何缺席孩子的各項活動,爸爸們也有話說,其中61%的爸爸們說自己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34%的人將原因歸咎為回家晚或少,沒時間參與互動;而5%的爸爸們認為教育媽媽的事。
全國科學育兒示范基地青島負責人孟總介紹,根據近年來和很多家庭接觸的情況,目前來看80后、90后的爸爸開始增多,初為人父的他們理念更超前,但同樣也面臨著很大的難題,那就是事業正處于上升期,工作上忙著打拼是他們總體的狀態,比如出差、應酬非常多,導致沒有辦法把生活的中心放在孩子身上,而現在也沒有一個辦法能解決這一矛盾。 “其實爸爸對孩子的陪伴應當從妻子懷孕時開始,爸爸的胎教至關重要,有研究爸爸經常和胎兒溝通,可以減少其出生后抑郁的幾率。 ”相比而言,70后的爸爸參加親子次數最多,由于孩子普遍都上小學面臨的問題更多。
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父愛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更嚴重還會導致“父愛缺乏綜合征”。市精神衛生中心知名心理專家景艷玲介紹,患有此癥的男孩主要特點有:過分怕羞、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少言寡語、不愛集體、厭惡交友、急躁沖動、喜怒無常、害怕失敗、感情冷漠,嚴重的還可能上學逃課、早戀、離家出走、偷盜、甚至喜好使用暴力。爸爸的缺失破壞了正確的家庭結構和關系,使得孩子缺少了性別的模板,導致性別荷爾蒙混亂。心理學的專家認為,這也是當前社會上越來越多地出現所謂 “第三性”的一大原因。
措施
媽媽放手讓爸爸嘗試 “好爸爸家庭計劃”青島公益服務基地負責人凱瑟琳介紹,其實讓父愛回來,并不是爸爸一個人的事情,媽媽也很關鍵。最近就有一位6歲男孩的媽媽覺得很委屈,她一個人帶孩子特別累,埋怨丈夫忙于工作不來幫忙。 “我就把他們一家三口叫來,建議不妨給媽媽放個假,讓爸爸去試著帶孩子,讓他體會一把,也增加和孩子的感情。 ”凱瑟琳告訴記者,起初和親子類節目中的媽媽一樣,她對爸爸一百個不放心,后來經過反復的疏導和勸說,給爸爸和兒子更多獨處的時間,兩個月過后她才發現原來兒子和爸爸這么聊得來。最近,凱瑟琳還組織爸爸們帶著孩子爬浮山,大手拉小手的樣子特別溫馨,效果也非常好。
除此之外,像《爸爸去哪兒》節目中一樣,凱瑟琳建議不妨讓媽媽們放手,讓爸爸們單獨帶著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比如爬山、旅游等,在這個過程中粗枝大葉的爸爸們沒準會給孩子別樣的感觸,他們那種勇敢和在戶外善于觀察的能力也會感染孩子。如果實在沒時間的話,爸爸們也要盡量抓住平時的休息時間,努力和孩子套套近乎。
中國爸爸節的由來 1945年8月8日,中國抗戰勝利的曙光已經悄然來臨,上海的有志之士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爸爸們,特地提出父親節的構想。于是上海文人所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熱烈舉行慶祝活動,覺得慶祝父親節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抗日戰爭勝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紳士,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八月八日為父親節,當時的中央政府對這份請求十分重視,特地開會討論,最后通過,定每年的八月八日是中國的父親節。就這樣,八月八日就被當時的中央政府訂為爸爸們的專屬節日。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