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夜晚的一場暴雨讓泉城處處看海,而鐵路橋的積水則更為嚴重。鐵路橋的積水源于雨污混流導致鐵路橋下處處“趵突泉”,泵站抽水能力較差,雨污水不能及時排出。龍脊河工程的進展較為緩慢則導致了東部多個積水點被淹。而目前實現雨污分流改造,也面臨著拆遷、資金籌措等難題,短期內難以實現全部的雨污水改造。
齊魯晚報記者 蔣龍龍
排水底子沒打好,下雨處處“趵突泉”
目前濟南鐵路橋等積水點的積水比較嚴重,除了降水集中的原因以外,根源還在于濟南的排水設施基礎較差。濟南現有雨水管溝總長約為1340千米,其中雨水管道超過八成,其余為雨水暗溝。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大明湖—— — 興隆片區的現有排水管渠系統中,有21%的防汛標準僅為不到1年一遇的降水,1到2年一遇的占5%,2到5年一遇的占40%,大于5年一遇的只占34%。
排水管道排水能力較差制約了雨洪水的排放能力。省城的濟齊路系統、濟濼路系統和大明湖系統等涵蓋老城區的區域內,仍存在部分雨污混流情況。雨污混流導致降水集中時,雨水大量聚集到污水管網,將污水井蓋頂開,形成處處“趵突泉”的景觀。
由于鐵路橋下地勢較低,鐵路橋下面的“趵突泉”景觀則表現得更為明顯。當雨水流進污水管網,到了鐵路橋下,會噴出大量污水,鐵路橋下會大量積水。據了解,8月3日晚,濟南市區無影山北路鐵路橋、歷黃路鐵路橋、歷山路鐵路橋、濟鋼西三岔口鐵路橋、殷陳鐵路橋下積水均超過70厘米,濟鋼西三岔口鐵路橋下甚至達到一米多深。
而部分鐵路橋泵站抽水能力較差導致一些鐵路橋的積水時間過長。8月3日晚,歷山路鐵路橋的積水在雨后半個小時基本已經消除完畢,而北坦、生產路鐵路橋的積水在3個小時才消除。歷山路鐵路橋的泵站經過幾輪提升,目前已經可以快速排出積水。目前生產路泵站抽水能力為0 . 93方水每秒,是按照5年一遇來設計的,生產路泵站的抽水能力已經明顯不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