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抗戰青島記憶:工人每天勞動10小時 被狗撕咬

2015-08-05 08:52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1938年1月10日,日軍登陸青島,青島第二次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日軍占領青島后,不僅主宰青島的政治、文化,還控制了青島的經濟命脈,巧取豪奪,支持和幫助日商在青發展日資產業,全面服務于日寇侵華戰爭。這期間,青島工人階級除少部分撤退到內地參加抗戰生產或武裝斗爭外,市內的廣大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反抗外國侵略者和資本家的壓榨,采取各種方式,機動靈活地開展反日斗爭,普遍的方式是消極怠工、毀棄工具、破壞生產或者逃跑,有效地支援和配合了抗日民主根據地軍民的抗日斗爭。

  一張老照片記錄抗日歲月

  在89歲老人郝銘盤珍藏的一本相冊里,有一張切得不太規則的黑白照片,上面的年輕男子儀表堂堂,那是17歲時的郝銘盤剛剛進入日統區從事地下工作時的留影,年輕有朝氣,充滿愛國激情。如今這張泛黃的黑白照片記錄著當年在日寇統治下,他在青日偽工廠的“潛伏”歲月。

  翻開郝銘盤所寫的 《地下革命斗爭回憶錄》,一段段充滿智慧和驚險的潛伏歷史展現在記者面前。

  1927年,郝銘盤出生在即墨縣小荒村一個農民家庭,一家八口靠著幾畝薄田勉強糊口。當他稍大些,父親送他去學堂念了幾年書,然而10歲那年日寇侵占山東,徹底打碎了一家人平靜的生活。受不了國民黨以抗日救亡名義的搶劫擄掠,他們舉家逃難到了青島,12歲的郝銘盤做了童工,在日寇奴役下,嘗盡了亡國奴的辛酸,恨透了日本人。

  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鐵道部四方機車車輛工廠從事該廠史志鑒編寫的陳光榮,在參與編纂《四方機廠廠志》時曾走訪過多名工廠老職工,了解日寇統治下工人的工作狀態。廠志中詳細記載了日軍對工人的殘酷壓迫和奴役:“工人每天下班出廠門的時候要被迫高舉雙手,有時還要解開腰帶,由廠警挨個搜身檢查。為了強制工人多干活,日本統治者還強迫工人每天勞動10小時,根本不管工人死活。日本侵略者體罰工人的手段比德國人更多,如罰站、罰跪、罰跑步、輪流打耳光、灌涼水、灌煤油、壓杠子、狼狗咬等等。一年冬天,有個叫陳善美的青年工人在出廠門搜身檢查的時候,不知道被日本人搜出點兒什么,當即被綁在電線桿上剝光了衣服,腳底下墊上一塊大冰塊,然后唆使狼狗撲上去撕咬。”

  工人秘密開展反抗斗爭

  “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工人們采取的斗爭一直處于更為秘密、隱蔽的狀態下,比如‘磨洋工’、‘開空車’、‘偷東西’等。”陳光榮介紹,四方機廠的工人和青島市人民一樣堅強,并沒有被日本人的淫威所嚇倒,而是秘密地進行反抗。

  “磨洋工”是工人們對怠工的俗稱,上班時磨磨蹭蹭,懶懶洋洋,出工不出力,干活不出活。日本監工、中國領班在場時一個樣,等他們一走就開始“磨洋工”了。工人還將此辦法編成順口溜 “上趟茅房半點鐘,提上褲子還晃十分鐘;開上機器等幾分鐘,反正我得磨洋工”。日本人知道后,氣得將茅房先是砸爛了,后來干脆封了。但是,那也不是辦法,工人不能老憋著啊,日本監工就想出上廁所發牌計時間輪流上的辦法。這樣一來,反而更耽誤了時間。

  據老工人們介紹,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開空車”,工人們在作業場地趁日本監工、領班不在時,就“開空車”,只聽見機器隆隆響,旁邊卻是空蕩蕩,還專門有人進行瞭望,等日本監工、領班進來時瞭望人發出信號,大伙再裝模作樣地往機器里加料干起活來。

  陳光榮說,工人們在日本侵略者的暴政下生活極端困苦,為了養家糊口,對廠里的工具、器材、原料等,以及煤炭等生活用品,逮著機會就下手偷。大家認為,“偷”日本人的東西不算偷,當時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偷鬼子的不算偷,被鬼子打了不算丟(人)”。工人們主要是“偷”鐵板、銅板、零件等,裝在小飯盒里或者放在內衣袋里帶出來,換成錢補貼家用。據一名老工人回憶,當時,釘車廂的螺絲帽搞出一個來能買一個8分錢的燒餅。

  當時,在青島的各大日資企業里,工人們采取各種方法進行抵抗。

  1941年秋,日華興業株式會社絹織工場接到軍用綢漂白任務,中共地下組織秘密發動工人投入超量火堿,使白綢大部分燒壞。1942年10月,隆興紗廠女工反對日本男監工搜身,400多名女工停工3天,迫使日本廠主做出讓步。1943年春,埠頭株式會社機械修配所奉令制造防空壕鐵門,中共地下組織利用日本監工毆打工人事件,發動工人怠工,并讓主要技術工人離家躲藏,原定3個月的工期被拖成一年多。

  此外,廣大職工還自發地隨時隨地毀壞原材物料,制造事故,普遍拿走日本人物資、工具,使侵略者防不勝防,束手無策。據不完全統計,淪陷期間全市發生的主要停工斗爭有9起,2300多名工人參加,有8次取得了勝利。

  技術上破壞 時間上拖延

  1944年秋,日本帝國主義在太平洋戰場上不斷失利。特別是它發動的侵華戰爭,像一匹野牛沖進了中華民族抗日的火陣之中,日寇人困彈缺,眼看就要被燒死。但是,日本侵華當局為了做垂死掙扎,妄圖挽回失敗的命運,急令華北車輛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即今四方機車車輛廠)在完成機車車輛修造任務以外,趕緊試制30000發炮彈以應戰場急需,限半年內完成。

  陳光榮在編纂廠志時,曾經專門訪問了老職工韓國恩,他曾參與當年的炮彈制造工作。那年韓國恩17歲,在翻砂車間模型組工作,當時組員有陳高峰、周明業、滕學揚等10余人,均是20來歲的年輕人,都有一顆民族自尊心,就是決不能為日本鬼子生產炮彈來屠殺自己的骨肉同胞,大伙兒不約而同自發地起來破壞和斗爭。為此,人人想辦法,個個出主意,一致認為應從技術上來進行破壞,從時間上來拖延。

  當時翻砂車間的日本總管叫奧出,50多歲,長得滿臉橫肉,身材粗胖矮小。他仗著自己是場長(即廠長)星源藏的舅舅,不僅心狠手辣,而且處處與工人作對,伙計們在背地里叫他“大熊”。“大熊”平時對工人可壞了,但這次為了達到其生產炮彈的罪惡目的,簡直變了個熊樣,不是點頭,就是哈腰:“只要大家認真地干,就有大大的好處!”但大伙心里有數,任你說得天花亂墜,就是不買你的賬。日本人要想批量生產炮彈,就得先搞試驗。為此,場方擴大了翻砂場地,還專門建立了鍛冶場,里面有氣錘、鑄銅等設備,“大熊”每星期都得來試驗場地轉悠檢查。

  “試制炮彈的頭道工序就是脫坯,這道工序就是由俺模型組干。”韓國恩曾回憶說,“大熊”按照生產炮彈設計書進行挑選,有砂眼的不能用,芯子偏了的不能要,工人們就趁他不在或者不注意的時候,在下砂芯子時馬馬乎乎,有意識地偏點或歪點,將脫坯箱放偏,并往砂型芯子里刷上水,并從家里拿鹽粒往砂型里放。這樣,鑄出來的炮彈,不是偏心嗆火,就是偏箱澆不足或者是彈殼上帶斑點、有砂眼,絕大部分成了廢品。為此,場方大為惱火,朝“大熊”發脾氣。“大熊”又恢復了原來兇神惡煞的面孔,對工人拳打腳踢,但工人們緊緊地抱成一團,就是不泄露巧妙抵制生產炮彈的機密。無奈,“大熊”只好從廢品堆里挑出幾枚認為合格的炮彈殼拿到機械場進行加工,機械場的工人也是軟拖硬磨,在對炮彈外殼進行鏇加工時,有意將芯子鏇成一邊薄一邊厚,使其根本不合規格。

  這樣折騰了四五個月的時間,轉眼到了1945年初,廢品還堆放在場地上。場長只好以技術掌握不了、成本消耗大等為由向日本駐華當局報告,停止了這個罪惡的計劃。

  打造日式軍刀計劃落空

  在烏云籠罩的黑暗日子里,在中共地下黨的組織與發動下,青島日本工廠的工人采取各種手段開展反日斗爭,破壞日本軍工生產,而最為有效的反抗是故意給敵人搞破壞或有意進行抵制,叫它神不知鬼不覺也查不出原因,造成損失。

  1944年,郝銘盤已經17歲了,那年他在南山樹林的一處國術練習所認識了一名叫劉崇旭的年輕人,兩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后來劉崇旭介紹他一起到了埠頭株式會社機械修配所做工,那里實際上是日偽設在六號碼頭的兵工廠。兩人一個干鍛冶掌鉗,一個掄錘打鐵,一有機會,劉崇旭就給郝銘盤講革命道理,激發他抗日救國的熱忱和決心。“其實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后,我才知道他是中共青島工委的地下工作者,是專門從解放區派過來進行地下工作的。也是受了他的影響,我在抗日結束后也成了一名地下工作者。”郝銘盤回憶說,當時修配所共有工人一百二三十人,他們在1944年至1945年春,曾經兩次組織發動工人罷工,要求增加薪酬,借以激發工人階級的斗志,都取得了勝利。

  郝銘盤至今還記得,日寇在強行下達任務讓“華北車輛株式會社青島工場”制造炮彈約兩個月之后,又急令埠頭株式會社機械修配所在3個月內為日軍打造5000把日式指揮刀,日軍準備日后用于巷戰,做最后的垂死掙扎。“劉崇旭帶領修配所里的技工們采取明答應暗抵制的做法搞破壞,工人故意在刀胚淬火時淬得不夠火候達不到規定的硬度,一到鍛打時就敲碎了。日本鬼子監工發現問題后,工人又趁其不注意不是淬軟就是將刀打彎,第一批120把戰刀廢掉了,敵人還以為他們技術太差,將這些戰刀統統扔進了大海。”郝銘盤說,由于工人消極拖延和故意破壞,直到日本投降才造出幾百把,使得該計劃完全失敗。

  巧妙破壞敵人軍火生產

  在日本占領青島期間,豐田鐵廠(現青島紡織機械廠)工人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和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他們既為工人爭取了利益,又巧妙地破壞了敵人軍火生產計劃,令日本鬼子非常頭痛。

  1938年,日商強行收購了中國人經營的“華昌鐵工廠”,改名為“豐田鐵廠”。1940年,豐田鐵廠收購了水清溝百余畝耕地,擴建廠房,擴大營業,全廠有日籍職員60余名,華工千余名。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豐田鐵廠遂改從事軍火生產,主要生產鑄鐵手榴彈和鑄鋼炮彈。看到要為日本人生產手榴彈、炮彈來屠殺抗日軍民,豐田鐵廠廣大華工無不義憤填膺。華工們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采取了巧妙、不留痕跡的手段,有效地破壞了敵人軍工生產,給日本人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

  機件生產的第一道工序是鑄造,工人們在造模時故意制造許多不留痕跡的缺陷,產生大量的廢品。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根本覺察不出來,就是看出來,也很難找到真憑實據。工人故意把型砂的含水量提高,造型時壓得很緊,使型砂透氣性差、水分高,待砂型充滿鐵水或鋼水時,產生大量氣體和水蒸氣無法溢出,遺留在殼體中產生大量氣泡,使產品報廢。縮孔、下偏芯子等都是是鑄造工人普遍使用的破壞手段。

  第二道工序是機械加工,工人在對產品切削時,故意加大進刀量,使刀具或者加工設備損壞,造成停工。工人在維修設備時,故意留下隱患,使生產無法進行。

  1943年春,中共青島支部派地下黨員袁志清到豐田鐵廠工作。他發現這個廠的工人忍饑受凍,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廠方用摻和橡子面、壞玉米面、壞豆餅的“三合面”充當實物工資,每月每人發1袋。這種“三合面”做窩窩頭不成形,又苦又澀,做熟了要用手捧著吃。工人們吃了這種“三合面”,普遍大便結干。針對這種情況,袁志清深入工人中開展工作,組織工人識字學文化、學技術。不到2個月時間,在其周圍團結了40多位工人積極分子,他成了工人領袖,一呼百應。接著,他組織工人向廠方提出要求,增加工資。袁志清認為,大伙生活這樣苦,光發加班費不行,要給每人每月增加半袋面粉,廠方若不答應就停工。全廠工人很贊同他的意見,自發形成了以袁志清為核心的斗爭團體。為防止廠方對工人進行迫害,決定不派代表,大家一齊去找廠長要求增加待遇。交涉中,廠方提出派代表談判,大家說“我們都是代表”,并提出具體條件。廠方讓工人先回車間干活,再等答復,被工人們拒絕了。為防止日本人報復,工人晚上不在家睡覺,骨干積極分子都躲了起來。果然第二天晚上,日本憲兵隊就到工人宿舍抓人,但撲了空。

  經過全體工人的斗爭,豐田鐵廠廠方被迫答應了工人的條件:每次加班增加8角錢(可買兩斤糧食),每人每月增加半袋面粉。

  抗戰故事

  俺給八路軍送信


  1943年,俺才13歲,那時俺的家鄉山東海陽縣是敵我爭奪區。當時,老百姓深受日本鬼子、漢奸、親日派的反動統治之苦,過著吃糠咽菜的日子,還要應付敵人的苛捐雜稅。在離俺村不遠的趙家村駐守的是國民黨軍26旅秦玉堂的部隊,他們名為抗日,卻不打日本鬼子,專打八路軍,常到俺村捉人、要錢、要糧。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膽,要是被捉,就得賣房賣地贖人,有的還被打得半死,最后整個家庭被搞得傾家蕩產。

  當時,八路軍和俺村秘密組織(我地下黨)時常在夜晚貼標語,號召人們團結抗日。八路軍和村秘密組織常在趙家村周圍活動,有時放槍,有時扔手榴彈,使親日派不得安寧。敵人對此恨得咬牙切齒,必欲除之而后快。八路軍和村秘密組織也總是找機會,狠狠地打擊漢奸親日派的反動氣焰。有一次,村秘密組織得到情報,漢奸親日派要到俺村趕集。大家認為機會來啦,但需要及時把情報送出去,大人們怕暴露,叫誰去呢?大家想來想去,想到俺村的唐志全和俺,叫我們倆化裝成上山翻地瓜蔓的去送信,信上插了一根火柴頭(表示很急的意思)。說實話,俺這是第一次為八路軍送信,還有些害怕哩……因為要爬黃山過紅嶺山,才能到達八路軍駐地孫家夼;再說山中有狼,樹高草深,又有蛇,還怕被親日派捉住。但我們在村秘密組織負責人趙名岐的鼓勵下壯了壯膽子,趁天未亮就匆匆上了路,我們翻山越嶺,互相壯膽,早晨7時許就將信及時送到了孫家夼八路軍的靳隊長手上,他還夸獎了俺倆一番。

  當天上午9時許,漢奸親日派真的來到了新安鎮集上,八路軍也及時趕到了。漢奸親日派早就被八路軍打怕了,沒敢放一槍就跑啦,那個狼狽樣甭提了。每當俺想起這件事,心里總是美滋滋的。我們念抗日的書,學抗日救國的道理,俺還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并于1947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4月又光榮地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編輯: 林永麗]

相關閱讀

抗戰 青島記憶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