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突然之間,電梯似乎進入了一個“質量報復周期”,接二連三的電梯事故動輒致人死亡,讓人在恐懼和疑惑中把目光投向長期以來被忽視的電梯質量與維護問題。你無法預知腳下的哪一塊踏板沒了螺栓,你也無法保證所乘的電梯會不會突然下墜,唯一可依靠的是整個公共安全鏈條的精密和完整。 7月30日,杭州新華坊18幢發生電梯夾人事件。出事的是住在16樓的年輕女子,當時她踏進電梯還沒完全進去,電梯上行,脖子被卡住,被救出時已無生命跡象。業主稱,小區是90年建成的,電梯常有問題。 電梯似乎進入了一個“質量報復周期”:7月26日,湖北荊州一名女士被卷入扶梯中身亡;7月27日,廣西梧州市太陽廣場上一名1歲男童手臂被卷入自動扶梯;同一天,江蘇無錫一家工廠中一名年輕女子被卡在電梯平臺的縫隙后,不幸身亡;7月28日夜間,河南潢川縣光州國際酒店內一名16歲男孩因打斗撞開電梯門,從電梯井墜落而亡。如今,杭州再現電梯“吃人”。
幾乎每天一起事故的頻率讓很多人患上了“電梯恐懼癥”,受到驚嚇的網友們開始在網上分享各種乘坐電梯的新技能。哪塊踏板最安全,哪種姿勢最靠譜,緊急停止按鈕分布在哪些位置,公眾被迫接受了一場電梯知識大普及。但是,電梯事故屬于公共安全的范疇,顯然不是靠生活小竅門就能夠避免的。
電梯“吃人”事故接二連三的偶然之中包含著必然。湖北安良“7·26”電梯安全生產一般事故技術調查報告顯示,事故主要原因是申龍電梯股份有限公司該類型產品蓋板結構設計不合理,容易導致松動和翹起,安全防護措施考慮不足,這是生產環節的隱患;電梯行業有“三分制造,七分維保”的說法,但是維保的企業為了接到單,會刻意低價中標,然后并不會按要求維護,這是維保環節的隱患。更可怕的是,湖北荊州的這起電梯事故發生5分鐘前,商場工作人員發現蓋板有松動翹起現象,報告后未得到有效指令,未采取停梯等有效應急處置措施。也就是說,這根本就是一起可以避免的人禍。
電梯從制造到銷售、安裝、維保、管理,各個環節長期以來都存在諸多欠賬,而近期事故頻繁發生正是這些欠賬的總爆發。那么很明顯,要消除公眾的“電梯恐懼癥”不能靠五花八門的自救技能,終究還要靠彌補欠賬。
2003年以前,我國只有30萬臺電梯,而截至2014年,我國電梯保有量達到了360萬臺,翻了11倍。對于發展如此快速的中國電梯行業而言,近期頻發的安全事故是一記警鐘—— 欠賬越多,漏洞越多,事故就會越多,“報復”就會越嚴重。現在,事故發生后,嚴厲的追責是必然,但更重要的是各個部門盡快補齊之前的欠賬和漏洞。否則,電梯“吃人”的嘴不會閉上,網友再高明的安全攻略也無濟于事。
相關新聞詳見本報今日A2~A4版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