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州7·26電梯“吃人”事故引發的輿情沖擊波仍未止息:目前湖北已暫停使用“吞人電梯”廠家所產扶梯,國家質檢總局要求8月10日前各地對自動扶梯逐臺檢查。在網上,其鏈式反應更劇烈:網上熱傳部分網友小心翼翼試探電梯踏板,懸空身體搭扶梯或立定跳遠越過踏板的動態圖、視頻,乘坐電梯正確方式、緊急關閉電梯方法的“自救常識普及帖”也被大面積傳播。
作為個案的電梯“吃人”事故,引起輿論海嘯,讓民眾普遍心有余悸,甚至如同驚弓之鳥,這番景象耐人尋味:盡管大活人在商場電梯上瞬間消失仍是小概率事件,可這不影響它對公眾造成的心理陰影—— 畢竟,一次惡性事件的發生,短時間內容易帶來自危心理,何況電梯“吃人”這類庸常生活里突如其來的劫難,給人的“代入感”太強,所以很多人對遇難者的遭際感同身受。
事實上,不只是電梯,很多公共設施都曾將人置于難以掌控的風險漩渦中,比如走在路上掉進熱水坑或遇上地陷等。在談及公共安全問題時,這些個案難免不被“合并同類項”,成為多重風險的例證。而各種風險疊加之下,很多人的安全焦慮難免泛化。
良序社會,公眾正常的生活本不應該步步驚心,也不可能人人都拿到險象叢生的“通關秘笈”。比起普及那些能圖個心安的“小竅門”,社會各方更應該做的,是給公共設施都接上安全“接口”,讓看得見的制度管好看不見的漏洞。
7月29日《新京報》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