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島城降雨明顯偏少,各區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不少水庫的蓄水量已經低于死庫容,更有甚者出現枯竭。目前,“開源節流”是緩解旱情的有效途徑,除了調取尋找水源外,節約用水也成為重點。昨天,記者探訪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和節水家庭,節水單位廢水循環利用,每年節約城市管網用水近50萬噸。
記者 梁超 趙黎 通訊員 王超
廢水處理回收利用率達100% 昨天上午10時許,記者在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中水控制室看到,兩組中水處理設備正 “嗡嗡”運行著,在設備頂部通過一段透明管道,可以看到里面的污水正循環著,“為了節約淡水資源,公司早在2003年就投資1200多萬元興建了廢水改造及綜合利用工程,具備日處理工業廢水1600噸、生活污水600噸的能力。 ”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化水車間副主任周閩介紹,通過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把現有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雨水泵房排水進行生化、氣浮、隔油、混凝、反滲透和脫鹽等多級處理,作為廠區綠化、機組設備冷卻、輸煤系統噴淋、廁所沖刷等用水,使廢水處理回收利用率達到100%,每年節約城市管網用水近50萬噸,減排化學需氧量(COD)34噸。
2006年,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又安裝了兩套中水回用設施,利用海泊河污水處理廠的城市中水進行深度處理,用作發電輔機設備的冷卻用水,每年可利用城市污水80萬噸,取得了良好的節水效益,減少了社會污水排放總量。
淡化海水每年可替代百萬噸 而在另一個車間,一套白色的設備也引起記者的注意,“這是開發利用海水資源的設備,公司利用瀕臨膠州灣的地理優勢,另辟節水蹊徑,利用海水替代淡水冷卻設備、洗滌二氧化硫、進行淡化處理、實現了‘一水三用’,這樣就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突破水資源緊缺瓶頸探索出一條新的途徑。”周閩說,公司從一期擴建工程開始,就充分利用靠近大海的優勢,把取之不盡的海水資源作為凝汽器、轉機等設備的工業循環冷卻水,年利用海水近5億立方米。
據介紹,2006年,該公司在四臺30萬千瓦機組上全部安裝了煙氣海水脫硫設備,成為我國北方首家采用海水脫硫技術的企業,脫硫效率達到91%以上,年削減二氧化硫3.5萬噸,極大凈化了大氣環境,對北方沿海電廠脫硫技術的應用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時,二期熱電聯產擴建工程同步配套建設的兩套每小時120噸的海水淡化系統,將海水淡化處理后用作鍋爐補給水,每年可替代淡水100余萬噸,減少酸堿耗約2500噸,減少酸堿廢水排放6.4萬噸。
節水妙招 1.不用水來幫助解凍食品。
2.用煮蛋器取代用一大鍋水來煮蛋。
3.洗手、洗臉、刷牙時不要將龍頭始終打開,應該間斷性放水。如:洗手、洗臉時應在打肥皂時關閉龍頭,建議使用節水感應龍頭,伸手流水,手離即停。刷牙時,應在杯子接滿水后,關閉龍頭。
4.減少盆浴次數,每次盆浴時,控制放水量,約三分之一浴盆的水即可。
5.收集為預熱所放出的清水,用于清洗衣物。
6.使用能夠分檔調節出水量大小的節水龍頭。
7.集中清洗衣服,減少洗衣次數。
8.減少洗衣機使用量,盡量不使用全自用模式,并且手洗小件衣物。
9.漂洗后的水,可以作為下次洗衣的洗滌用水,或用來擦地。
10.用洗米水、煮面湯、過夜茶清洗碗筷,可以去油,節省用水量和洗潔精的污染。
11.如果條件許可,請選用新型的節水馬桶。
12.如果使用非節水型老式馬桶,可以將一個盛滿水的飲料瓶放到馬桶的水箱中,以減少沖水量。(注意:此方法要注意不要阻礙水箱內的水體運動。 )
13.不浪費喝剩的茶水和礦泉水,用來澆花。
14.收集雨水,加以利用。
家庭節水樣本
洗澡站盆里 集水再利用 家住合肥路的戴先生一家4口,加上孩子的奶奶來幫忙照顧孩子,5口人住在一起,用水量每天卻只有70—80升。昨天記者前去采訪時,一家人正在給小女兒洗澡。小女兒被放在一張帶著網眼的軟床上,軟床架在小浴盆上,整個洗澡過程用水不到5升。水并沒有滿盆,而是只占盆子容積的四分之一。“我們不太喜歡沐浴露,覺得特別難洗凈,再說孩子小,皮膚嫩,平時就用果皂擦一擦,容易沖洗,不但保護皮膚還節水。這種果皂泡沫溶于水,洗完澡的水放一會兒就又清澈了,我們拿來洗衣服,直到最后一遍清洗的時候再換新的自來水。 ”戴先生的妻子說,自家有許多節水妙招,比如洗淋浴的時候可以踩在一個盆子里,盆子收集了水,用來沖廁所。老人喜歡用手洗小件衣物,不用洗滌劑,而是用洗衣皂。 “先把臟的地方標記出來,重點地清洗有污漬的地方,之后統一清洗。洗衣的時候把漂洗的水留下洗另一批臟衣服,衣服最好攢到一起洗,最省水。 ”
因為抽水馬桶的水箱耗水量大,戴先生在水箱里放了3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這樣每次按下沖水鍵,就能節省大約1升水。 5歲的大女兒夏天喜歡戲水,以往,拎著噴水槍在洗手間里玩水槍大戰是她的最愛,今年夏天,在幼兒園學了節水知識,小姑娘放棄了這個游戲。戴先生愛養魚,一個魚缸就能盛50—60升水,但戴先生養魚卻不費水。記者看到,他在魚缸下鋪過濾沙土,加上加氧棒,基本一個月不用換水。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