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節約用水理應成為我們的本能,千萬不要等缺水真正威脅到自己的生活時才開始節水。節水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敵人便是我們自己那些早該丟棄的惡習。
干旱正在大地蔓延,一步一步緊逼人們的生活。
由于旱情的持續發展,作為市區重要水源地的大沽河,部分河段已干涸,遭遇近2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旱情。連日高溫也給城市供水帶來嚴峻考驗。據悉,7月24日市區供水量達到78.8萬立方米,一舉打破本市116年供水史上的最高紀錄。隨著氣溫升高,預計該紀錄很可能會被再次刷新。
抗旱已然到了必須引起所有人重視的地步。近段時間,抗旱作為一個關鍵詞頻繁見諸報端。有家人或親戚在農村的,更能直觀感受到旱情的嚴峻——當辛苦種下的玉米在地里葉子打卷,當果樹面臨減產乃至絕產,那種焦渴是何等讓人心痛!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雖然此時身不在農村,但農村有我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糧食蔬果,有我們血脈相連的親戚家人,所以,對于抗旱我們斷無旁觀之理,也絕無置身事外之可能。
面對打破116年紀錄的供水量,我們理應警醒。目前島城原水比較充足,供水設備設施已接近滿負荷狀態。而天氣預報稱,下周本市還是沒有明顯的降水過程。習慣了隨心所欲用水的城市人,一旦缺水,生活將會感受到明顯不便。顯然,節水已勢在必行。
“節約用水”盡人皆知,它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我們看過太多言行不一的人,他們一邊嚷著“節約用水”,一邊將其拋到九霄云外。這看似不計較水費,實則對資源無敬畏之心;看似一時粗心大意,實則沒有良好習慣。水是一種珍貴的資源,如果說犯錯尚可原諒的話,那么漠視其浪費則是一種恥辱與罪過。特別是在抗旱形勢嚴峻的當下,形成“浪費可恥”的共識尤為重要。
青島本是一座有著節約用水優良傳統的城市。在歷史上,青島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很多老人還有拿著水桶排隊打水,老少三輩用一盆水洗的記憶。1989年“引黃濟青”工程之后,青島才逐漸擺脫缺水的困擾。如今的年輕人最應該向老人學習,學會幾個真正實用的細節,遠勝過談論一百次節水話題。比如,餐具最好放到盆里洗,不要直接用水龍頭洗;洗浴時間斷放水,搓洗時關水;在抽水馬桶里放幾塊磚,或用可樂瓶灌滿水后放進水箱,將其“變小”……當細節變成習慣,節水才能落到實處。
旱災之下,節約用水理應成為我們的本能。千萬不要等缺水真正威脅到自己的生活時才開始節水。在水資源短缺的大環境之下,節水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敵人便是我們自己那些早該丟棄的惡習。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