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很多綠化帶以及樹下會長出蘑菇,這些蘑菇到底能不能吃?”夏季高溫多雨,是野蘑菇生長繁殖的時節,也是毒蘑菇中毒多發季節。日前,山東省食藥監局發布了預防毒蘑菇中毒警示的信息。如何防止誤食毒蘑菇?萊西食藥監局專家為您支招。
毒蘑菇中毒進多發季
進入夏季,每逢雨后,在山上或者路邊的樹旁,都會長出一些蘑菇,而一些不知情的人,可能采回家食用,如果出現誤食毒蘑菇,很可能出現中毒的情況。日前,針對此事,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消費提示》。對消費者和食品生產經營者作出了相應提示。
據了解,毒蘑菇毒性成分復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惡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兇險,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療法。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發生,以夏秋季節為主,中毒主要由家庭誤食誤用導致。
民間辨別方法多不可靠
前段時間,接連幾日的降雨,給大家帶來清涼的同時,也為蘑菇等菌類生長提供了條件。在公園、馬路邊的綠化帶里,隨處可見野蘑菇的聲影。“雨后經常能見到,不知道能不能吃。”常年在月湖公園鍛煉身體的趙女士說,這些野生蘑菇的樣子看上去很誘人,她也看見過有人采摘,“有沒有毒真不好說。”
說起野生蘑菇,不少市民也有各種鑒別方法。“大部分蘑菇有裂口,有裂口的蘑菇就有毒。”市民黃先生對于野蘑菇是否有毒,有著自己的看法。他還說,野蘑菇是否有毒,還可以從蟲子是否去吃可以鑒別。“如果發現有蟲子吃蘑菇,那人也可以吃。”黃先生說。
“民間的鑒別方法不可信。”萊西市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說,一般來講,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有專業的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鑒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并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該工作人員說。除此之外,市民對市場上出售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不要采購、制作和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
出現中毒盡快催吐
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他們食藥監局也根據總局要求,對生產、加工野生蘑菇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可食蘑菇不會混入有毒品種。
如果誤食毒蘑菇,該怎么辦?該工作人員表示,毒蘑菇中毒后的癥狀在臨床上可分為五種:腸胃型,潛伏期為30分鐘~6小時,有惡心、劇烈嘔吐和腹瀉等癥狀;神經精神型,潛伏期10分鐘~2小時,除胃腸炎癥狀外,尚有流涎、流淚,嚴重者可出現幻覺、精神錯亂等;溶血型:潛伏期為6~12小時,可出現急性貧血、黃疸、肝脾腫大、血紅蛋白尿;器損害型:潛伏期10~24小時,臨床上分潛伏期、胃腸期、假愈期、內臟損害期和恢復期;光過敏性皮炎型:潛伏期約24小時,與光接觸部位皮膚腫脹,指尖劇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腫脹外翻。
“中毒后應盡快催吐。”該工作人員提醒說,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洗胃、灌腸等方法,迅速排出毒素。同時,在催吐后應盡快到醫院接受治療。文/圖記者 張強 本報通訊員 紀聰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