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海大"電磁神器"摸清海下"家底" 填補國內空白

2015-07-15 06:45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出海50多天,但只有兩三天適合做海試,感覺特別糾結,幸運的是海試特別順利。”昨天上午,記者在中國海洋大學采訪李予國教授,他帶領團隊研制的海底電磁采集站成功完成4000米海試,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讓海洋電磁勘探技術向前邁了一大步,使我國海洋電磁裝備研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繼美國、德國和日本之后,第四個有能力在水深超過3000米以上海域進行海洋電磁場測量和研究的國家。

  【前沿科技】

  新設備海底能潛4000米


  據了解,今年6月初,中國海洋大學自主研發的兩臺海底電磁采集站,搭載“海大號”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至南海海域開展了深海海試。6月9日-10日,將2臺采集站分別投放至深度為3682米和3690米海底,經過30小時數據采集后順利回收。在甲板上回收數據后,接著又在相距10公里和20公里處,將2臺采集站分別投放至深度為3711米和3727米海底,經過26小時數據采集后順利回收。

  6月12日,在南海海域又將1臺采集站投放至4022米的海底,坐底3小時后順利回收。本次海試是在前期近海功能測試基礎上,繼2015年1月1000米海試后,又一次成功的海試,也再次驗證了海底電磁采集站在深海環境下的各項性能指標和功能指標。在短短6個月內,我國海底電磁采集站研制完成了從1000米到4000米水深試驗的重大跨越,填補了國內這一方面的空白。

  該海底采集站由電磁數據記錄儀、電場傳感器、磁場傳感器、信標、釋放器、方位與CTD記錄儀、浮球、錨系和框架等組成,可以測量海底大地電磁場的3個電場分量和2個磁場分量。電磁數據記錄儀、框架設計、釋放機構、回收信標、電場傳感器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該海底電磁采集站既可以觀測天然場源產生的海洋電磁場,也可以觀測人工源產生的海洋電磁場,在海底地球結構和動力學研究以及海洋油氣資源和天然氣水合物探測等領域將發揮重要作用。

  【揭開奧秘】

  “電磁神器”海底勘探油氣


  海底電磁采集站有何神奇作用?為何下潛4000米后能有如此重要的科技價值?該項目負責人、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李予國教授一語道破其中的玄機:新設備能應用于減少海底油氣資源勘探中,幫助地震方法提高鉆井成功率、減少勘探成本。

  “國外有這種技術,但對中國卻實施技術、設備封鎖,只提供技術服務,不出售相關儀器設備。”李予國教授在國外學習研究有13年之久,直到2010年,李予國回國專心于電磁探測技術和裝備研發。該項目還得到了科技部863高科技、國家基金委重點基金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大力支持。

  節省勘探費經濟價值高

  李予國教授表示,該海底電磁采集站既可以觀測天然場源產生的海洋電磁場,也可以觀測人工源產生的海洋電磁場,該技術將在海洋油氣資源和天然氣水合物探測等領域發揮作用。

  據了解,海洋油氣資源日漸重要,現在每個海洋油氣鉆井試驗的投資少則億元,多則數十億,一旦勘探失誤浪費的成本巨大。李予國教授告訴記者,完整掌握海洋電磁法之后,有可能將海洋油氣勘探成功率提高一倍?!氨热缯f在海底打三個井眼,原來可能只有一個井眼有油氣,另外兩個為干井,擁有這個技術之后,可能打三個井眼有兩個是有油氣的,這樣就有可能節省數以億計的資金?!?br>
  不只對海洋油氣的勘探有巨大價值,海底采集站可以收集到海洋電磁場,將對人類認識海洋、發現海洋的奧秘提供豐富素材。

  【南海海試】

  遇到好天氣連夜做海試


  全新的科研項目,曾讓整個團隊無所適從,但技術難關一個個被攻克,帶來的喜悅自不必言。“發射系統需要供電,電流達到1000安培,所以承載水下電流發射器艙體的散熱、抗壓都是難題?!崩钣鑷淌诜治稣f,還有發射器和采集站的電路、內部程序、傳感器等,都是團隊成員一點點去完成的,而且目標就是4000米的水深,此前國內幾乎是難以企及的深度,完全沒有可參考的研究資料。李教授的助手裴建新回憶說,試驗過程中,方案被頻頻推翻,原本看上去周密的方案,往往會因為微小的瑕疵而重新設計?!懊恳粋€環節都是考慮實用,我們要培養一個能繼續開發研究下去的團隊,要填補這項技術的空白,必須要在生產中應用?!迸峤ㄐ抡J為,正是因為有明確的目標,才讓這個項目精益求精。

  讓李予國意外的是,海試成了最糾結的環節,“海上的環境很惡劣,風浪太大,常常不滿足海試條件。”裴建新告訴記者,去年11月到今年1月的海試中,50多天里都找不到幾個好天氣,到了12月底南海的臺風來之前,終于抓住機會,完成了1000米海試的任務。今年6月的海試,由李予國教授主持,幸運的是幾乎全是好天氣,“我們做海洋科研的,可以說是靠天吃飯,天氣不好只能糾結等待,天氣好了半夜也得堅持干活,不然試驗一半后起臺風,很多設備就有可能被損壞或丟失了?!崩钣鑷淌谛ΨQ自己的運氣還不錯,4000米的海試竟然一次成功了,但科研沒法靠運氣,所以只能把各種準備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遠期目標】

  新設備明年做油氣勘探海試


  在近5年的科研過程中,李予國和他的團隊破解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創新也成為科研中的“家常便飯”,雖然李教授謙稱自己運氣好,但如果只是靠運氣,4000米海試恐怕沒那么容易獲得成功的。以采集器回收為例,海試中的8次回收都十分順利,其實里面也有特別的門道,“儀器下沉靠水泥塊的重力,足有200多公斤,上浮時需要拋掉水泥塊,用的是遠程系統操控?!崩罱淌诒硎?,為了提高成功率,專門設計了2套“冗余釋放系統”,第一次釋放實效后可以啟用第二套,信號送到后通過電化學反應熔斷掛鉤,便可拋掉水泥塊,“目前為止都是一次成功,但我們必須準備預案?!迸峤ㄐ卤硎?,像這樣的細節之處,都會考慮到,避免“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李予國教授表示,目前設備還處于工程樣機階段,近期打算做出實用化的設備,并將科研項目建立起完整的學科構架,讓以后的科研人員能繼續發展。根據團隊規劃,計劃明年做生產型設備的海試,也就是進行真正的海底油氣勘探,盡快讓新技術應用于生產。

  本版撰稿 記者 陳珂 實習生 劉詩璐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