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食品經營者紛紛“觸網”搶灘舌尖經濟,其中不乏一些自制食品經營者。然而,網絡銷售食品的安全監管基本處于真空狀態,對網絡上銷售食品的進貨、儲存、銷售渠道等無法有效進行全面監管。記者昨日從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將于今年10月1日實施,明確將網絡食品銷售納入監管范圍。 記者 李德銀
網上平臺“三無食品”不少 市民劉女士是個網購達人,小到日用品,大到家用電器,幾乎都在網上購買,她尤其喜歡從網上購買零食。日前,劉女士從某電商平臺上購買了幾袋小零食,郵寄到貨后發現食品包裝袋已經破損,食品也有些變質變味。劉女士聯系賣家想要退貨,卻被告知無法判斷包裝袋是否是買家所為,且食品存在安全問題,不能退貨。這讓劉女士十分郁悶,由于不愿意為幾塊錢的零食浪費時間,她只能自認倒霉。
相關調查顯示,國內最大電商平臺淘寶網僅自制食品就有3000多種,部分自制食品一個月甚至能出貨數千件。然而,目前在互聯網購物平臺銷售食品的個體商家,很多沒有從事食品行業所需要的生產、流通、衛生許可證。據了解,我國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從事網絡商品經營的自然人,向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的提供者提出申請,需要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實身份信息,大部分都不需要提供營業執照。至于入駐平臺后銷售的產品是否是食品,平臺基本不干預,更不用說要求提供食品生產和食品流通許可證了。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因如此,網絡食品銷售存在不少亂象。一些網店打著私家廚房、獨家秘制等旗號銷售自制食品,然而這些自制食品的安全問題讓人擔憂。一些自制食品來自家庭作坊和小食品廠,產品不少是沒有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號、食品添加劑、廠址等信息的“三無”產品。
監管真空消費者維權難 記者從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目前我國對網絡銷售食品的安全監管基本處于真空狀態,對網絡上銷售食品的進貨、儲存、銷售渠道等無法有效進行全面監管。以往的食品安全法沒有明確針對網絡食品銷售的特殊性制定專門監督措施,沒有明確將網絡食品銷售者列入接受法律監督的對象,也未對網絡銷售食品安全及網絡食品經營者監管作出相應規定。
此外,網絡食品銷售違法成本比較低,相關部門查處打擊難度比較大。網店食品經營者多數沒有實體店,不少沒有取得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無法出具正規發票。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消費者因為沒有消費憑證很難得到賠償。此外,網購多屬異地購買,而工商部門是屬地管理,無法對異地商家進行處罰,即便投訴到賣家所在地的工商部門,也很難找到賣家。即使能夠找到,由于食品本身的特殊性,一些商家會以買家保存不當等理由拒絕賠償。消費者面臨網絡食品維權時,往往陷入被動狀態。
新法加強第三方平臺責任 記者了解到,被人們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新法增加了互聯網食品交易的規定,明確指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這條規定強調了第三方平臺的責任,不僅要審查許可證,對違法商戶還要及時制止其銷售服務,促使了第三方平臺加強對平臺賣家的監督審核。 “新法的實施無疑將規范網絡食品銷售,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