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7月7日消息 93個涉農街道(鎮)建立農產品監管站;28家批發市場、132家農貿市場設立駐場監管員;162家中型以上商場超市全部設立視頻監控系統……今天,記者從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試點工作座談會上獲悉,青島從產地、批發市場、超市和社區等食品流通的各個環節加強監管,使蔬菜、水果質量平均合格率居全國全省前列。同時,加大食安違法的打擊力度,對47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產地:
1960余家農產品產地設自檢室 把食品源頭監管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車間”。在街道(鎮)建立136個基層食藥所,每所配備5名以上監管人員,在93個涉農街道(鎮)建立農產品監管站,每站派駐4名農產品安全監管員。其中,黃島區今年就招聘了146名大學生;在6000個社區和農村建立協管員隊伍,融入基層網格化管理,形成高效運轉、協同聯動的“三級政府、四級組織”監管網絡。
全面推行農產品準出認證制度,將全市1960余家農產品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現代農業園區全部納入產地準出管理,全部建立了自檢室。目前,正在結合農村改革,探索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建設,把一家一戶的生產納入標準化軌道。
市政府每年投入專項資金,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試點工作,大力改善農產品產地環境。特別是針對農藥監管問題,創新完善“定點經營、實名購買、違法嚴懲”相結合的農藥監管模式,市人大把農藥監管作為去年的“一號議案”強力推進,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由100家核減到38家,高毒農藥銷售去向100可追溯。
市場:
83處市場實行“每品種必檢” 在3家主要大型批發市場設立市場監管所,在28家批發市場、132家農貿市場設立駐場監管員,入市業戶逐一簽訂食品安全協議。在全市83處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全部設立自檢機構,實行“每車必查、每品種必檢”,對季節性、高危品種產品加大自檢密度。建立嚴格的部門抽檢制度,開展交叉抽樣、異地抽樣和專項抽檢,檢測結果定期向社會公布,并根據抽檢結果執行落實產品銷毀和退市制度。
針對商場超市,充分借鑒“互聯網+”理念,在144家大中型商場超市建立 “物聯網”管理系統,實現商超食品從生產、進貨到銷售各個環節的動態管控。特別是針對現場制售食品這一高風險環節,在162家中型以上商場超市全部設立視頻監控系統,讓現場制售的全過程在陽光下運行,全市食品流通環節抽檢合格率從92提升至96。
規定凡在商場超市抽檢一次不合格的,三年內不得入市;兩次不合格的,終生禁入;凡在批發市場抽檢一次不合格的,一年內不得入市;兩次不合格的,三年不得入市;三次不合格的,終生禁入,讓市場監管有了“撒手锏”。去年以來,共銷毀不合格食品100余噸,對50余家市場經營業戶實施了退市。
監控:
8成食品經營者納入動態監控 針對大中型餐飲單位,探索實施“明廚亮灶”工程,通過顯示屏、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方式,“直播”后廚加工全過程。去年以來,實現了“明廚亮灶”工程在3600家大中型餐飲單位、1152家學校幼兒園的全覆蓋,餐飲抽檢合格率接近100。
以信息化科技手段強化質量追溯管理,近年來先后研發了 “肉菜追溯”、“智能食安”等信息化系統,涵蓋豬肉、蔬菜等100余類品種,80以上的經營主體信息納入動態監控。目前,正在建立全市統一的食品安全綜合信息平臺。
成立市和區、市兩級專家咨詢委員會,每月召開風險會商會議,定期發布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去年以來,共發布風險警示28期。推動快速檢測進市場、進社區,建設21處社區快速檢測點,為群眾提供檢測和預警服務,提高了基層風險防范能力。
查處:
立案偵辦284起食安刑事案件 建立食品從業單位信用檔案,大力實施“紅名單、黑名單”制度,將食品企業誠信評價與立項審批、貸款融資、經營準入、稅務服務相掛鉤,對查處的不法生產經營者,依法公開其違法信息,情節嚴重的實行清退和行業禁入,做到“一次失信、處處受限”。目前,全市有31家企業被列入“黑名單”,480余家問題企業和場所被依法曝光。
在市、區兩級公安機關組建食品犯罪偵查專業隊伍,去年以來,共查處食品違法案件6804起,立案偵辦刑事案件284起,對47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形成了強力震懾。其中,針對假冒偽劣、違禁超限、高風險食品以及黑作坊、黑窩點等“四黑”“五小”場所,先后組織開展4次集中整治行動,依法取締違規場所443家,罰沒款4774萬元,有力凈化了食品安全環境。針對群眾反映集中的干海產品噴灑藥物問題,開展干海產品專項整治,查處違法犯罪嫌疑人25名,干海產品抽檢合格率由不足70提高到98。
文 孫貼靜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