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影雕藝人崔華,用20年的堅持和傳承詮釋著一句話“一錘一鏨總是情,萬千氣象石上留。”影雕不同于一般的石雕石刻,是一種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手工雕刻藝術,最大特點是以刀代筆、聚點成畫。藝人運用腕力,小錘子敲打在尖刀“鉆石筆"上留下點痕,成千上萬的點組成畫面,兼具濃厚的金石韻味和獨特的雕像風格。雕刻者通過調節筆點的疏密精細,以深淺虛實變化來表現圖像,廣泛用于人物肖像、山水壁畫雕刻,作品線條流暢、栩栩如生。
無數小白點組成畫面
崔華介紹,制作一件影雕,首先要選石材,以產自內蒙古的“蒙古黑”為最佳。接下來要對石材進行摳圓、粗磨、水磨、上光、磨邊、上蠟等10多道工序,使石面變得光滑、黑亮。接下來就是創作,一件直徑40厘米的圓形作品,一鑿一刻,“點數”以幾十萬次計算,這道程序花費一周時間,一件作品才能呈現出來。
6日上午,記者來到崔華的工作室,學徒們忙得不亦樂乎。雕刻者左手拿著特制的鉆石筆,右手拿著小錘,小錘子敲打在鉆石筆上,留下細密的小白點,伴隨著叮叮當當的敲擊聲,成千上萬的小白點組成活靈活現的畫面。所謂鉆石筆不過是水泥釘模樣的剪刀,在影雕藝人手里變成了揮毫潑墨的畫筆。“光線強的地方就要反復雕,光線暗的輕輕敲幾下就好了,反正得耐著性子來,不是一下能雕完的。”學徒范麗芳笑著說。
據介紹,崔華出生在一個石雕世家,雕刻手藝是從祖輩傳下來的。與石雕相比,影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影雕藝術集繪畫、素描、攝影與雕刻等藝術形式于一體,兼具西洋繪畫的嚴謹造型和中國繪畫的筆墨神韻。他從1995年開始研究影雕技藝,嘗試采用純天然黑色大理石材質,運用“針白黑”淺雕工藝及“黑白明暗”的光學原理,要求藝人具備深厚的繪畫功底和嫻熟流暢的刀法。經過20年的摸索,影雕技術逐漸成熟,廣泛用于人物肖像、山水壁畫、名人詩詞和動物花鳥中,將三莊石雕石刻從農業生產、生活領域開拓到工藝美術的高度。
影雕白玉盤成為國禮
在前不久召開中亞論壇之際,崔華為烏茲別克斯坦副總理私人定制的影雕白玉盤,被作為國禮贈送出去,成為代表兩國友誼永恒持久的紀念品。“同時用了影雕和油畫的技巧,永遠都不會掉色失真,除非受到外力的損害。”崔華自信地介紹說。
目前,三莊影雕取材為中國黑石材和漢白玉,其中的漢白玉制品是近兩年研究出來的,其優于墨玉制品的一點就是能著色,作品以白底彩畫的形式呈現。“四川雅安的漢白玉材質最好,最適合影雕,但是太容易碎。”崔華介紹,先將厚度3㎝到4㎝ 的成品玉石板打磨成3㎜ 到4㎜ 的白玉盤,這個過程中就有60%的作品,以破碎失敗告終。打磨之后再采用影雕手法雕刻,再著上顏色,讓油彩滲透到玉石之中,使其永不褪色。
“一個小蟈蟈就要做一個禮拜,腿上的纖毛、頭上的胡須都要細心雕刻,上色也得十來遍。”崔華說,“雕刻細節的時候要用放大鏡,特別是眼神、頭發絲,一點雕不好就出不來神韻,整個作品就全費了。”
成立影雕藝術工作室
結合市場,崔華成立了影雕藝術工作室,以歷史名人、開國元勛影像為重點題材,并著手研究更具有日照地方特色的作品。目前,影雕已成為日照市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2012年被評為市級文化產業基地。現在傳承人有九人,3年下來,產值在百萬元以上。“我想找一些藝術愛好者和殘疾人為學徒,把技藝手把手地教給他們,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崔華表示。
20年來,崔華雕出作品上萬件。對于未來,崔華說,將影雕作品和落地屏風結合起來,將影雕的面積擴大化,創作出更具視覺沖擊力的作品。現在重點發展的是白玉盤影雕制品,因為它的市場需求和市場潛力非常樂觀。采訪時,崔華正在修整工作室,他想把自己的影雕創作間擴大,開一個展示影雕作品的展廳,讓自己的影雕有一個更廣闊的展示平臺。
文/圖 記者 陳平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