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艷麗的鴛鴦、憨態可掬的老虎、靈氣十足的燕子……嶗山區王哥莊有一家饅頭店,面團在這里仿佛進入了造夢工廠,經過巧媳婦的捏、搓、揉,變身為深受大家喜愛的面塑明星。以前的王哥莊,每逢喜事和節日,婦女們就圍坐一圈,半天功夫就可以捏出一排排活靈活現的面塑。然而如今,這一充滿鄉土氣息的民間技藝正面臨著傳承難題。6月上旬,嶗山面塑技藝入選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巧媳婦的手藝成了社會保護的對象。為了探秘嶗山面塑技藝,記者走進王哥莊這家饅頭店,讓巧媳婦及面塑傳承人李海青講一講她與面塑的故事。
老家也在“老槐樹” 王哥莊浦里村村西不遠一處茶園旁邊,有一家阿明饅頭店。饅頭店門臉不大,記者在門外就聞到了饅頭香味。店內很寬敞,兩側木架上擺放著新出鍋的大饅頭。在里面,做饅頭的機器運轉著,幾位饅頭工正在使用魚花榼子制作魚花饅頭。40多歲的李海青和丈夫段阿明是這家饅頭店的主人,兩人經營這家店已經有12年了。論做王哥莊大饅頭,段阿明和幾位饅頭工都是能手,但是要做花樣繁多的嶗山面塑,離開老板娘李海青卻不行。
嶗山面塑在嶗山地區世代相傳,已經有500多年歷史,其中王哥莊面塑最具有代表性?!拔覀兌颊f自己是從山西老槐樹下遷來的,面塑技藝是前人帶過來的。”李海青說。當地文獻顯示,明朝初年,此地居民先人隨移民大潮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遷移而來,面食加工技藝也隨之傳到了嶗山地區。嶗山本地作物以小麥為主,面食是當地主食,過去家家戶戶的婦女都會捏面塑。
麥甕里藏“神蟲” 李海青性情溫和,是饅頭店附近浦里村的村民,她的面塑手藝是跟著母親和大姨學來的。李海青回憶,她小時候村中許多婦女都會捏面塑,母親和大姨是其中的面塑能手。村中逢年過節,或者有喜事,就會有村民來邀請母親和大姨捏面塑?!褒堷P呈祥”、“雙龍戲珠”、“小老虎”、“燕子”、“福壽桃”等都是當年常見的面塑題材。“那時沒人把捏面塑當回事兒,也沒有想到靠捏面塑賺錢。”李海青說。
李海青10歲時經常有機會看母親和村中婦女們一同捏面塑,于是漸漸產生了興趣,她最早學會的是捏 “神蟲”?!吧裣x”類似于盤蛇,“蟲”身蜷縮起來,頭部在頂端高高翹起,黑眼睛、大嘴巴,還伸著小小的紅舌頭,樣子十分可愛。李海青說,“神蟲”是當地的吉祥物,每年到了正月十五、二月初二,或者6月份麥收季節,當地人都要請來“神蟲”保佑多福發財。村民將做好的“神蟲”放到麥甕里,寓意驅蟲或者預祝豐收。“小孩兒最興奮的時候就是仰著頭看大人從麥甕里拿出‘神蟲’給他們吃,把‘神蟲’掰成一節節,吃起來嘎嘣響,又香又脆?!崩詈G鄳涯畹卣f。
如今,“神蟲”仍舊是深受本地人喜愛的吉祥物,過年過節或者要遷新居,人們會來她的店里買。在平常,他們只有當有人預訂時才會捏“神蟲”。但是到了春節前后,饅頭店就得大批量生產了?!坝绕涫钦鲁跏秸率暹@幾天,我們一天要做3000多個‘神蟲’,人手不夠就從村里請人來做。”李海青說。他們做的這些“神蟲”會被送往超市,二兩重的“神蟲”5塊錢一對兒,很受市場歡迎。
“仙翁品茶”獲金獎 饅頭店入口擺著好幾個獎牌,這是她近兩年參加王哥莊街道花樣饅頭面塑大賽、全國民間美食烹飪大賽等比賽獲得的。李海青所做的面塑最重的有100多斤,剛剛參加花樣饅頭大賽的“仙翁品茶”就重達80多斤,獲得了大賽金獎。“仙翁品茶”面塑中,兩個仙翁相對而坐,中間擺放著小茶壺,旁邊還有茶樹枝和松枝,做工十分精巧。李海青說,做這些大面塑費時費力,曾經有商家開業前訂做了一個3層的面塑花盤,花盤上有“人”、“燕子”、“樹”等花樣,她用了3天時間才做出來?!拔乙粚右粚幼?,然后分3次蒸才蒸熟?!崩詈G嗾f。面塑必須要蒸熟并干燥,之后才能長時間放置,否則就容易長毛變質或者開裂。
李海青說,這樣的大制作并不多,她一般只在參加比賽或者有人訂做時才捏。平常,她和員工們只做“老虎”、“燕子”、“鎖”、“面圈”、“富貴魚”、“福壽桃”等常見花樣。李海青的丈夫段阿明說,他只會捏花樣簡單的面塑,妻子那般手藝他遠遠比不上?!按謇镉腥思疑⒘怂汀嘧印⒁馀⒒顫娍蓯?;生男孩送‘老虎’,寓意男孩生龍活虎;也有送‘面圈’和‘鎖’的,寓意孩子好養?!倍伟⒚鹘榻B說。近來隨著商戶逐漸增多,“棗山”、“元寶”等寓意生意興隆的面塑也成為搶手貨。
捏面塑首先得“心里有” 李海青說,如今本地村子中會捏面塑的人越來越少,平均一個村子只有六七個人還會捏復雜花樣的面塑,而且基本都是70歲上下的老人?!坝腥藖韺W捏年俗,但是最后只學會捏‘燕子’之類的簡單花樣。捏面塑需要耐心,現在年輕人太浮躁,學不進去。”李海青說。
她年輕時就不喜歡去外面工作,因此就待在家里靜心琢磨捏面塑。如今,她掌握捏面塑的花樣有上百種,而且只要照著圖樣就可以捏出來。她現場為記者捏了兩只鴛鴦,紅嘴紅冠綠翅膀,顏色鮮艷,生動形象。
她說,學捏面塑沒有參考資料,只聽人講也學不來,必須自己琢磨,創作也需要靈感,用她的話說就是要 “心里有”?!拔覐男【拖矚g畫畫,后來喜歡捏面塑,愿意花時間琢磨。捏面塑其實很枯燥,如果沒有耐心就捏不出來?!崩詈G嗾f。
她此前通過面塑大賽認識了山西等地的面塑藝人,她發現這些藝人年齡都不小,有的捏出的面塑花樣更加復雜。如今幾人建了微信群,一旦誰琢磨出新花樣,就發到群里互相分享。
捏新花樣求發展 記者了解到,當地政府十分重視開發面塑的經濟價值,他們制作王哥莊大饅頭所使用的小麥粉都是政府專門提供的優質來源。李海青所認識的幾個外地面塑藝人卻沒有這樣的機遇,他們只是將面塑技藝當做一種民間藝術來傳承。此外,王哥莊街道每年還會舉辦面塑比賽,鼓勵藝人比賽捏面塑。
李海青說,饅頭店制作的花樣饅頭不僅在本地銷售,還暢銷各省市并出口到國外。每年春節前后都是饅頭店的忙季,全國各地的訂單紛至沓來,其中北京、杭州、濟南、淄博等地訂單較多。“收到訂單后,我們就將饅頭空運過去,保證饅頭不會變質或受到污染?!崩詈G嗾f。
如今當地饅頭加工戶有300余家,但大多只做常見的王哥莊大饅頭,像李海青這家店能做花樣復雜饅頭面塑的只有十幾家,其中又只有少數能做出創意。李海青說,她現在會捏的許多花樣都是以前老人們不會的,因為這些是她近些年自己琢磨出的新花樣,有時根據客戶所需做“私人訂制”面塑,受到了客戶的贊賞。她認為,傳承面塑藝術需要年輕人繼承并創新,能做出新鮮花樣才能獲得市場的青睞。
記者手記 嶗山面塑是典型的民間藝術,有著濃厚的泥土氣息。如今,面塑在當地仍舊十分流行,還成為超市里的暢銷品。當地政府為了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開發饅頭特色產業的嘗試值得肯定。簡單的面塑技藝尚且不會輕易失傳,但是個性鮮明、復雜精美的面塑仍舊需要有人愿意去學習和琢磨。政府或民間組織通過比賽等形式鼓勵大家鉆研 “高端”面塑,有助于傳承和發展本地的面塑技藝。
本版撰稿 記者 胡明山 攝影 記者 于滈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