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興年給張大開留下的字條。
張大開在好萊塢星光大道前留影。
這是一個橫跨太平洋的故事。2014年夏天,21歲的島城大學生張大開孤身一人前往洛杉磯游學,偶遇七旬老人王興年,老人不僅對他照顧有加,臨別前還留給他一張卡片,囑托小張幫他尋找一位名叫李蘭芝的老同學。她曾經給王興年提供了不小的幫助,但兩人已經失聯28年。在之后的一年間,小張一直未放棄找尋。在石油大校友和本報的幫助下,6月19日,兩位古稀老人終于通了電話。“真沒想到,一張卡片,圓了我28年的心愿。”73歲的王興年說道。
一張卡片與老人結緣 “王興年”、“李蘭芝”、“石油學院”,6月14日,山東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張大開看著卡片上的這些信息,不禁陷入了沉思,一年前的經歷慢慢涌上心頭。2014年暑假,張大開背起一個旅行包,獨自登上了去洛杉磯的航班。在美國遭遇的生疏和孤單卻讓他有些無助。小張逛到了著名的好萊塢星光大道,在大道西頭,他找到了一家便宜的旅館,在登記時與前臺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閑聊起來。
“老人聽說我的旅行經歷后大為贊賞,而且非常關切地說了一些注意事項。”小張回憶,老人最后還把電話號碼留給他,說遇到問題隨時都可以找他。小張與老人聊了兩個小時,得知老人名叫王興年,72歲,當年報考的是北京石油學院,上世紀90年代移民到了美國。
“他聽說我在青島上學,忽然很激動地問華東石油學院好像搬了校區,是在青島嗎?”小張告訴老人,現在大學確實在青島,但已改名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老人聽后眼里放光,拿出一張卡片寫下了幾行字給了小張,卡片上有老人姓名、電話和住址,也有被找人的名字。“小伙子請你一定要幫我這個忙,我的大學同學李蘭芝,她畢業之后留校做了校報的工作人員,我們已經很多年沒有聯系了。你回學校之后,幫爺爺打聽打聽……”老人說。
一年找尋終有結果 小張聽后,把這張記有尋人信息的卡片夾進了本子里。回國后,小張就多次通過石油大學的朋友幫忙尋找李蘭芝老人,但一點都沒有頭緒。6月13日晚上,小張又翻到了這張卡片,他熬夜搜索資料,結果讓他驚喜不已。“在2004年的石油大學學報上,有李蘭芝老人的名字,編輯部地址在山東東營,說明老人隨學校到過東營。”
6月14日上午,小張將自己的經歷和尋人信息發到了微博上,并@中國石油大學官方微博,學校官方微博立即進行了轉發。與此同時,不少校友和老師也行動起來,通過貼吧、論壇以及微信尋找李蘭芝老人。6月14日下午1時許,不到3個小時,小張就與李蘭芝老人取得了聯系。李蘭芝老人已退休,目前在北京生活,這些年她也在尋找王興年老人。
兩位老人通了電話 14日到17日,小張多次撥打王興年老人的電話,但一直沒有人接。記者也多次撥打老人的電話,18日深夜,記者終于撥通了王興年老人的電話。老人聲音洪亮,操著濃重的山東口音。得知小張已經幫他找到李蘭芝老人后,他非常激動,對小張表示感謝。
老人告訴記者,自己老家在莒縣,他于1963年考入北京石油學院,期間和李蘭芝老人是同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大慶油田,后來又到了大連一家公司工作。1997年,他移民到美國,如今在洛杉磯鉆石吧市定居。他曾經在餐館工作,也曾做過警衛,還曾開辦過一家旅游公司,現在退休了,老伴、兒子、兒媳都在家,還有一個孫女。老人說,“李蘭芝當時一直非常照顧我,我一直把她當作大姐,也很感激她,所以特別想聯系上她,和她敘敘舊。”
6月19日,闊別28年后,兩位老人終于通了電話,王興年決定6個月后回國,爭取到北京與李蘭芝老人見面。李蘭芝老人告訴記者,當年她比王興年早兩屆入學,后來學校選了15人一起到大慶油田脫產學習英語,其中就包括他們兩人。1987年她到大連參加會議,與王興年見了面,后來就失去聯系。“謝謝小張的幫助,28年了,現在終于又找到他了。”李蘭芝老人說,已經加了老同學的微信了,會常聯系,希望能早日見面。
文/記者 劉玉凡 圖/受訪者供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