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北宅櫻桃節期間,吸引市民和游客63萬余人,帶動相關產業收入9135萬元。
這是今天媒體上報道的2015年櫻桃節的盤點。偷偷的一算,大概的意思是說櫻桃節期間,人均帶來了145元的“相關產業收入”。那么,這個神秘的“相關產業收入”是神馬意思呢?
反正我們翻遍了各大百科全書、經史子集,也沒見到個所以然,只能憑借直面的意思一猜:這個,難道說是63萬人在跟櫻桃相關或者說是在去吃櫻桃路上的所有花費?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問題來了:你去的路上,茫茫多的過路過橋費、加油站的油錢……是不是都有可能算帶動的“相關產業收入”呢?
其實我們并沒有想對“相關產業收入”吐槽,我們甚至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真的帶動了9135萬元的“相關產業收入”,我們在乎的只是我們全程這人均145元花進去,北宅這一趟旅行是否讓我們玩的舒服?可惜好像只是大多數去過櫻桃節的同學,都會感慨:櫻桃是真的好吃,可是那里驚天地泣鬼神的堵車能力也絕對讓人會印象深刻。“早上特意起個大早尋思去北宅采摘櫻桃,結果到了中午還在去往北宅的路上……”是那陣特別流行的朋友圈。
而且更關鍵的一點是:當你問過一位從北宅返回來的朋友是不是一起再去一趟時,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不了,我今年去過了!”
是呀,一句尷尬的“我去過了”,讓關系再好的朋友都無從反駁,因為你不知道你還可以用那里的什么游樂項目說服他,讓他值得“再去一次”。大抵去過的就是買票,采摘,吃飽了剩余的稱重裝車帶走,來不及返程的加個農家宴,了不起再送個“農業觀光園”,其余還有別的項目嗎?
鄉村接待+鄉村采摘+農業觀光,這只是最初級的旅游產品,這種生態模式下可能“人均帶動145元”確實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讓我們欣慰的是,我們看到現在不少櫻桃園已經開始興建游客服務中心、開始依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向旅游景區轉型,當然這還需要走很長的路,但是想想一個櫻桃旅游景區和一個櫻桃采摘園的收入對比,相信我們還是會充滿希望的。 [編輯: 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