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秀霞(右一)和同事們正在為居民辦戶籍業務。
一邊是市民吐槽“證明難”,一邊是基層服務機構“難證明”:房子所在的土路沒有路名,導致難以落戶,孩子上學犯難;70歲的老人有過數次婚姻輾轉多地,戶口遺失50多年,生活無保障;母親去世,父親再婚,1 8歲的 她仍沒戶口……派出所負責落戶,開具戶籍、死亡等證明,近日,記者來到城陽派出所戶籍室進行走訪,了解到一個個難證明的案例,其中不乏“證實我媽是我媽”的奇葩遭遇。
案例一 沒路名難落戶找完地名辦找教體局 由于特殊的位置原因,城陽派出所戶籍室辦理各類戶口登記及境外人員臨時住宿登記日均200余人次,答復群眾咨詢100余人次,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各種證明登記往往牽扯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接踵而至的各種“難證明”也讓戶籍民警焦頭爛額。
戶口問題與孩子報名上學聯系密切。按規定,房產證要與戶口簿信息一致,孩子才有資格報名。2013年夏季,一位母親帶著6歲的孩子來到戶籍室辦理落戶業務,希望派出所能給開證明,幫孩子盡快報名上學。
“他的孩子要報名上小學,可因為孩子的戶口所在地并不在小學招生范圍內。”戶籍民警劉秀霞說,根據孩子母親介紹,在該招生范圍之內,她家里有一套房產,“她想把孩子的戶口落到這套房子里,可誰想到房子所在的土路因為未命名,按照規定,這是無法落戶的。”劉秀霞說。
民警進行了實地考察得知,這是一條200余米長的土路,確實未曾命名。“只要路能命上名,那孩子戶口落到這處房產上是沒有問題的。”為了解決該難題,劉秀霞聯系地名辦,而地名辦短時間內也無法給道路命名,“孩子報名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超過時間那就報不上名了,耽誤不得。”劉秀霞說,接著她主動去聯系區教體局,并把這個孩子所面臨的特殊問題告知,經過他們協調,孩子最終順利報上了名。
案例二 多次婚姻輾轉多地“黑戶”50年 70歲的王老太出生于即墨,在其8歲時,父母雙雙去世,她投奔到城陽的姥姥家。19歲那年,她與鄰村的一位村民結婚。
1962年前后,她跟前夫離婚,之后便流浪到了濰坊安丘。在安丘,她再婚并與丈夫生下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兩段婚姻都未領結婚證。到了安丘的時候,老人的戶口其實就遺失了,多年來她也沒再過問戶口的事。在1997年,老人的丈夫去世后,她輾轉到了膠州之后與膠州一位老漢相伴過日子,但多年來依然是“黑戶”。
“老人年紀大了,可因沒有戶口,無法享受醫保、養老等國家優惠政策,這時老人才想起要恢復戶口。”據劉秀霞介紹,老人是在2013年年底到派出所戶籍室求助的,希望派出所能幫著證明或者直接恢復戶口。針對此事,戶籍民警們立即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并積極幫著想辦法恢復戶口。民警聯系過安丘、膠州兩地公安機關,但原始檔案中已經無法查詢到老人的信息。經過民警努力,他們聯系到了老人第一任丈夫,并對他一次次做工作,接著又與其所在的社區書記、主任進行溝通。經戶籍民警證明,老人最終先把戶口恢復至社區,隨后遷至膠州,解決難題。
案例三 生父拒絕接收18歲的她還沒戶口 城陽派出所戶籍室還曾接待一位18歲的“黑戶”女孩:沒有戶口,工作找不著,甚至想辦張自己的手機卡都辦不了。
“沒有戶口,下一步連結婚都結不成,困擾很大。”劉秀霞說,針對女孩的難題,他們也做了深入調查了解。女孩的父母在未婚時就生下了她,母親不幸去世,父親隨后離開,女孩一直由姥姥撫養長大。按照當時的規定,新生兒落戶一般都要跟隨父親或者母親,特殊情況才能跟隨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落戶。小女孩的母親去世,按照規定應該跟隨父親。
為了辦戶口,一家人也想盡了辦法,讓女孩傷心的是,父親并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女孩的父親在青島市區結婚并成立了新的家庭,他不想“節外生枝”導致新的家庭破裂,所以堅決不愿接收這個女兒。
“這應該屬于特殊情況,而且女孩跟隨姥姥生活的事實是存在的。”在戶籍民警的努力下,女孩跟著姥姥落下了戶口。“這件事讓女孩特別感激,跟我還成了朋友,戶口落下之后,她已經順利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劉秀霞說。
講述 開奇葩證明每天都會遇到 劉秀霞說,由于業務相對比較熟一些,她上班時除了辦理業務之外,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接聽市民們的咨詢電話。“咨詢這類問題的特別多,一天里電話基本不會停,往往掛斷上一個電話后,新電話又打進來了。”派出所戶籍民警除了負責落戶,開具戶籍、死亡、居住等證明外,有時也會碰到一些市民前來開奇葩證明的。
“我們也難以理解,原本戶口簿上就表明母子關系了,可有些機構還要求當事人到派出所開證明去證明人家的母子關系。”劉秀霞說,遇到這類情況,他們也不能拒絕,“但我們開這種證明要查詢戶籍檔案,說白了很多時候還是根據戶口簿的信息。”劉秀霞認為,一些證明讓他們也難以理解。“是不是多此一舉,我無法判斷,但無論是戶口簿還是這類證明,后面所蓋的印章可都是公安機關的。”劉秀霞欲言又止,不過還是忍不住感慨道,前來開這類證明的還不在少數,每天都會遇到。文/圖 記者 徐新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