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沂水縣人民法院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張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至此,因篡改考生報考志愿致使9名考生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從而誘發媒體廣泛關注的熱點案件最終塵埃落定。
錄取結果令人費解
王華(化名)是沂水縣第四中學的畢業生。2014年8月11日,她滿懷激動的心情登錄網站查詢自己的高考錄取信息。一查之下,她大驚失色。錄取信息顯示自己已被山東某職業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錄取,但是她卻根本沒有填報這所院校,甚至不知道這個院校。她趕緊查看自己的考生志愿表,發現自己填報的6個學校居然全變成了這一所院校。
難道是報考系統出現了錯誤?她急忙聯系自己的班主任,才知道班里還有一名同學與她同樣情況。學校隨后向沂水縣教育局反應,令人吃驚的是,全縣還有7名考生同樣出現了這種情況,他們的志愿都被篡改,都指向了同一所學校——山東某職業學院。
原來是志愿被人篡改
據了解,填報志愿時都設定了密碼,如果有人想篡改,就必須破解密碼。經查,原來王華等考生設定密碼時,因擔心會忘記密碼,就普遍用自己名字的拼音加身份證后8位數來編寫,因此,所謂的密碼已成了公開的密碼。
調查發現,事件中的山東某職業學院,在沂水設有招生組,其中一個叫張某的招生人員有重大嫌疑。8月22日,張某投案自首。
經查明:2014年8月4日下午,被告人張某為完成招生名額,利用其在沂水縣城招生宣傳期間獲取的高中畢業生信息,猜測出密碼后,借用他人電腦,非法登錄“山東省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平臺”,對王華等9名考生的高考志愿進行篡改,統一修改為山東某職業學院,致使該9名考生均未被本人填錄的志愿錄取。
3名受害學子無奈輟學打工
沂水法院認為,被告人張某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儲存的數據進行刪除、修改,后果嚴重,其行為妨害了社會管理秩序,已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鑒于被告人有自首情節,系初犯,歸案后及庭審中認罪態度較好,有悔罪表現,遂作出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的判決。
雖然張某為自己的違法行為付出了代價,但9名考生的境遇卻令人唏噓。據了解,9名考生中,有7名被該院校錄取,僅有3名考生迫于無學可上的壓力選擇報到,另外4名考生,1名選擇復讀,3名輟學打工。十年寒窗苦讀最終付之東流,個中滋味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當前,正值高考之即,為避免此類悲劇不再發生,鄭重提醒廣大考生,對自己的報考志愿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也提醒某些院校,在招生工作中要本著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原則,尊重考生的志愿,切莫利益薰心,違法違紀。
通訊員 武傳玲 陳淑峰 記者 崔洪英
[編輯: 李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