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兆鎮十甲村一對夫婦將沒時間管理的荒地承包出去。
部分農民將土地承包出去后,仍舊在農田里打工賺雙份錢。(資料圖片)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一政策新導向,將促使新農民及時“轉正”,化解制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的因素,讓平度農村土地流轉熱起來。眼下,“地從哪兒來”的問題已經解決到了什么程度?記者為您一探究竟。
“適度規模”應在200~300畝之間
土地規模經營是吸引新農民的關鍵要素。2013年,平度市田莊鎮吳家屯村41歲的種植大戶秦麗此前一直在做農資生意,2013年注冊了“興盛家庭農場”,而她之所以從周邊五六個村莊的400余家農戶手中,流轉來總計3000余畝土地,就是看好規模效益。“沒有規模經營,我不會種地。”不過,規模經營究竟多大規模合適?是多多益善,還是因地制宜?種植作物不同面臨不同選擇。
東閣街道北陶家村38歲的種糧大戶劉景龍流轉+承包了300余畝地,一年兩季,每年收入20余萬元。他認為這一規模比較好,再多,租地難,風險大;再少,收入不劃算。他算了筆賬,一個人種三四十畝花生等作物,比打工、上班強,一個家庭農場三四口人,種300畝地,收入很靠譜。但如果沒有規模,只種幾畝承包地,家人就得去打工,不然難以養活自己。在東閣街道、店子鎮、崔家集鎮等相似的經濟作物產區,大戶們認為合適的種植規模大抵在200畝至300畝。
作為糧食作物主產區,平度市小麥產區的規模相應大一些,但沒有統一標準。平度市農廣校校長王永立說,大戶規模2000畝以內為宜,適度規模在200至300畝之間,“每畝小麥純收入700~800元,流轉200畝地,一年收入就不低于14萬元,再接茬種植花生、玉米,收入就很可觀了。當然,有些大戶為了追求高收益,流轉了更多土地,但相應的也承擔了更大的風險。”記者了解到,在田莊、蓼蘭、南村等鄉鎮,盡管有幾千畝甚至更大規模的種植戶,但畢竟是少數,總體上都認可適度規模,大的2000畝即可,小的兩三百畝足矣。
流轉土地越多,風險越大
為什么要適度規模?除考慮經濟效益外,還要顧及老農民的思想。對此,田莊鎮西寨村53歲的村書記侯松山看得很明白。他說,以前當地300多戶都種糧食,后來減少到100多戶,如果讓合作社來種,只要四五戶就能種好,“可那是不行的,上年紀的老農民思想保守,要靠吃飯,只能適度規模,或者從周邊村莊承包土地。”
據了解,多數留在農村的農戶還是以土地收入為重要來源,或者以土地作為基本生活保障,沒地不行。而且對大戶來說,規模越大,壓力越大、風險越大。侯松山說,規模一大,就怕天災人禍,遇到一、二年歉收的時候,想“起水”就比較困難了。
一邊是普通農戶,一邊是規模經營,怎么辦?一些種植大戶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探索了規模經營的不同形式。針對現在農村大型農機具逐漸增多,以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又難以聯合的難題,2012年,侯松山申請成立了青島西寨農機專業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和農戶之間架起了溝通聯系的橋梁,積極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和集約化經營,集中流轉土地1500畝,規模化種植無公害糧食、蔬菜,玉米收獲、深松土地、小麥播種全部用上了先進的農業機械。
青島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搞訂單種植,近3000畝地,但直接承包以及流轉的總共才900余畝。64歲的理事長王桂欣說,規模化不一定非得流轉土地,訂單種植有規模、不租地、風險小。平度市地廣人多,探索出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為重點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不必流轉土地也能規模經營,收益還有保障。
“地租”以協商為主,取決于實際情況
土地流轉熱起來了,租金怎么定?2013年,秦麗就與400多農戶簽訂了一式四份的正規土地流轉合同,根據地塊質量不同,與農戶商定的流轉價格也不一樣,有每畝付給農戶租金800元的,也有每畝租金1200元的。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長短期限也不一樣,短至5年,長至23年。侯松山說,西寨村每年都會按照市場價格將生產的糧食折算成現金,分發給村民。村民不僅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到外地打工,也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增加了收入來源,村民的收入幾乎翻了一番。
租金有高有低,基本是協商的結果。在大澤山、云山等水果主產區,農民收益好,出租意愿不大,大戶與村民直接協商的多;在仁兆、古峴等蔬菜種植大鎮,人均面積大些,通過村委會或鄉鎮協商的多,租金也通過專門賬戶轉給農戶。仁兆鎮沙北頭村負責人說,這樣更規范,更保險,雙方放心。記者了解到,目前因為租金協商不下導致流轉“流產”的現象很少。
租金高低取決于實際情況。王桂欣付的租金為1000~1200元。“這兩年種植蔬菜收益較好,農戶把土地租金價格抬得很高,達不到1200元/畝都不愿出租。”他說。與他同鎮的呂仁智說,2007年每畝租金800元,“現在1200元還得提前付錢”。記者了解到,租金從300元、500元到1000元、1200元區間的比較多。小麥產區人均面積大,村民更在意,租金相對高一些。此外,租金高低與種植產品、租地人身份也有關,公司租地,租金高;種植苗木,租金更高。2011年,青島鑫豐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生態農業基地,每畝租金1000元;舊店鎮一苗木基地成交價2200元;而店子鎮一果樹地租金每畝僅為300元。
租金并非越高越好,應有一定限制
租金保障了農民利益,也推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那么,租金是不是越高越好?南村鎮萬守朋說,他之前租了村里240畝土地,一直不掙錢。“幸好當時租金低,不然就慘了。”2014年,他以每畝700元的價格將土地租出去了,蓼蘭鎮李翠娥說,租金并不是越高越好,低了村民受損,高了大戶受不了,只能搞非糧化,或者非農化,這又會推動租金走高,最后受傷害的是規模經營。今年4月份,李翠娥在平度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掛出土地需求,她打算承租150畝土地,承受價格每畝1000元。
從經營來看,糧食大戶每畝純收入700元、800元的居多,高的1000元、1200元左右,低的500元左右。但由于農資成本、人工成本、機械成本和租金成本不斷上升,規模效益出現了“瓶頸”制約。東閣街道河東馬戈莊村李濤說,一個200畝的家庭農場,年收入低于10萬元就沒有積極性了。王永立也認為,租金必須尊重農民意愿,但并非越高越好,從長遠發展看,應有一定限制,要適度。
讓土地“流”起來,土地確權是前提
實際上,貸款難、貸款貴問題一直是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而作為農民最大財產的承包地,由于產權不明晰、價值未量化等原因,往往得不到銀行的認可。為此,2014年,平度市大膽創新,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試點工作,同年,辦理了22張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發放青島市首筆抵押貸款,貸款金額1800萬元,農村土地經營權證抵押貸款實現破冰。
“試點的第一步就是確權頒證。”平度市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說,以往有些農民不在意承包地,“拋荒地”不少,現在土地要確權,不拿到權證還不愿把地租出去了。“權證”讓農民吃了定心丸,土地流轉更順暢平穩。據了解,平度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實際上是從2013年就開始試點了,2014年青島市又將該項工作列入青島市績效目標考核內容,可見有關部門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重視。
截至2014年,平度市共確定了1381個村參與確權頒證,其中,1075個村完成確權頒證,占參與確權頒證村數的77.8%。“逐步試點,就是要按照保持穩定、依法規范、民主協商、因地制宜的原則,首先保證質量。”該負責人表示。“確權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土地‘流’起來。”
在確權的基礎上,平度市制定了《關于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意見》,確定18個村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實現了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并賦予土地經營權證抵押、擔保權能,農民拿著《農村土地經營權證》就能到銀行辦理抵押貸款,從而實現了土地資源的資本化和市場化。
在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通道打通后,2014年,平度市成立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立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網站,網上完成產權交易431筆,交易資金額6840萬元。5月23日,記者在交易網站上看到,目前已發布流轉交易信息1000余條。店子鎮崔家村一農戶曾在2014年12月,在流轉交易網站上辦理過土地流轉,其有口糧田4畝,原先以1000元每畝的價格租給別人耕種。將流轉信息掛到網上后,以1200元每畝的價格與本村種糧大戶達成了流轉意向。除了方便農民流轉土地、辦理貸款外,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還起到了讓土地、實物等流轉透明化的作用。
2015年,平度市將穩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前提下,落實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和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等權能,確保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在加快推進18個試點村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范圍,真正實現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人(戶),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以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為中心,進一步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體系。繼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為重點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文/圖 記者 張雪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