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孫志剛5月22日表示,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收入減少,減少的收入由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的補助、降低醫院的運行成本等多方來承擔。在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方面,主要是提升能夠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服務價格,包括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等,同時降低大型設備的檢查等價格。(5月22日中國新聞網) 取消藥價加成,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這是一件好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取消藥價加成,提升療費、手術費后,對所有患者都沒有影響。如果某些患者需要長期進行某種治療,而這一項目的價格又出現了不小的漲幅,雖然絕大數病人沒有感覺,可這部分患者肯定吃不消。倘若這類特殊患者一多,那就會有失公平,甚至釀發群體事故,形成改革阻力。
這方面我們是有教訓的。今年3月下旬,重慶市推出了醫療價格改革,采取了一降一升的措施,即對部分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及檢驗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壓降,而對診查、護理、治療、手術、中醫特色服務等價格過低的項目進行提價,以體現醫療服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這樣的改革,符合符合醫改整體方向。可僅僅7天后,重慶市衛計委、物價局就突然喊停了醫療調價,一切予以“還原”。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條,是此次改革忽視了那些需要長期治療、經濟負擔重的特殊患者,最終引發強烈抗議。
因此,筆者以為,國家此次全面取消縣級公立醫院藥價加成,提高醫療服務價格,一定要認真吸取重慶醫改的教訓,充分考慮特殊群體的負擔,而不是只看“大數據”。一方面,在醫療服務價格的上調上,要小踏步前進,分批調整到位。另一方面,要在認真聽取民意的基礎上,針對特殊患者群體設計一些補償性措施,把這部分人新增的負擔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最終實現皆大歡喜。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