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人李”是人們送給李金國的藝名,因為他面塑手藝奇絕,拳頭大小的團面,經他手里一捏,分分鐘就成了栩栩如生的豬八戒、哆啦A夢,甚至根據照片就能捏出真人雕像,狀態好了一分鐘就能捏出來個美羊羊。李金國介紹,手藝是從祖輩傳下來的,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作為家族里的第五代傳承人,他感到任重道遠。他的作品數以萬計,還有的遠銷國外,但在現實中卻舉步維艱,只能在守望中堅持。
看著照片能捏出“真人”
據李金國介紹,捏面人的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源頭要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祖輩傳承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他從小就是捏著面人長大的,二三十年來如癡如醉,家里每個人都會點手藝。從傳統的唐僧師徒、十二生肖,到光頭強、美羊羊、哆啦A夢,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最絕的是,他看著照片,就能把里面的人捏出來,眉眼之間像得出奇,仿佛袖珍版的真人雕塑。
5月20日,記者來到大學城新合村,李金國正在捏面人。只見他拿過一塊肉色的面團,在手掌上用力地揉起來,過了一會兒,這塊面團變得細膩,顏色也深了許多。據悉,這是通過揉搓,面團里的氣泡被擠出呈現的效果,用它做出來的作品逼真。李金國把揉好的面團塑成一個憨態可掬的大腦袋、大肚皮的小豬形象,不一會兒工夫,李金國就做了10多個生肖面塑。不同顏色的小面團,在李金國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據介紹,即使再小的面人也要經過和面、醒面、上色、雕刻等十幾道工序,其中精品要做20多天。15歲他就能獨立出攤,如今他的作品數以萬計,大家尊稱他“面人李”。為了適應市場,他將卡通形象、現代元素及西方雕刻藝術融入傳統手藝,并改進了配方,不僅在當地名氣大,他的近百件作品,先后被美國、日本、韓國等外國友人收藏。
幼兒園前擺攤被驅逐
“我是一個手藝人,但是沒有一個舞臺,不被理解和支持,連個擺地攤的地方都沒有。”李金國介紹,如果全憑面塑,一個月下來能收入千把塊錢,連一家三口最基本的生活開支都很難保證。傳統手藝和藝術夢想,在機械化制品的沖擊下,帶來的實際收益微乎其微,巨大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感,讓他很受打擊。
李金國介紹,今年2月,他和妻子在一家幼兒園門口擺攤。但他剛收拾好開始捏,就遭到學校老師的驅逐。他承諾不產生垃圾、不打擾上課,但仍被驅逐,他感到很受傷,從此以后再也沒出去擺攤。“夜市也收攤位費,一晚上掙不回來,還不如不出去。”李金國無奈地搖搖頭。
除了參加展會,節假日,李金國就把三國人物、西游記人物、十二生肖、現代卡通人物擺在萬平口、植物園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掙個辛苦錢。“跟‘跑江湖’的不一樣,他們的東西放不了3天就裂縫子。”為了讓面塑便于保存和收藏,李金國經過上百次的試驗、改良配方,現在他制作的面塑至少能保存5年以上,而且不褪色、不開裂、不發霉、不縮水,結實耐玩。說著,他隨手拿了一個面人,在桌子上敲打起來,面人絲毫沒有變化。
玩著干下去,在守望中堅持
捏面人的生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一家三口經濟開支。現在他和妻子何傳霞在秦樓街道新合村開了一家小賓館,并經營蛋糕。但他十分樂觀,把面塑當做一種興趣,玩著做下去。如果日照的學校、展會等能給他一個展示的平臺,他愿意全身心地投入。他笑著說,“就像書里寫的,在守望中堅持吧”。
為了傳承這項捏面人的手藝,李金國還把手藝傳給了妻子何傳霞,他們5歲的兒子李春雨在李金國的影響下,現在也會簡單地捏一些動物造型。同時,李金國開始嘗試通過微信、微博等現代網絡媒體進行宣傳。他還打算申請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辦輔導班教學生學習手工面塑,讓這項傳統民間手藝傳承下去。
文/圖 記者 陳平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