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生活類手機軟件的日益普及,許多消費者都通過手機客戶端給手機、乘車卡等充值,市民小張也一直享受手機充值的便利,但是前天晚上在充值時的一念之差卻損失了200元。“一個自稱是‘黑客’的騙子,以低價充值為誘餌騙走了我的錢。”昨天上午,小張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報料說。
小張剛剛工作不久,所以在生活上精打細算,經常通過手機軟件搶各種充值優惠。前天晚上8時左右,他在玩手機時,突然收到了一條讓他心動的短信:“親們!本人破解了××充值中心的程序及密碼,可以代充值600元余額,只需200元!歡迎圈內好友充值,純白菜價!”平時經常看電影的小張認為“黑客”有這個破解充值中心密碼的能力,而以3折左右的價格充值,對他來說很有誘惑力。在撥打電話確認后,他給“黑客”轉賬200元。過了一會,“黑客”給他發來了許多網絡充值券,可是他發現這些充值券都有“消費滿××元使用”的條款,根本不能無限制充值。對此,他向“黑客”提出異議,“黑客”則表示單獨靠一個人的力量攢不了這么多優惠券,所以這不能算欺騙。因為不知道對方的具體工作地點,小張只能認栽。
假如“黑客”確實能破解某充值中心的密碼,消費者購買后要不要擔責?對此,記者咨詢了大成律師事務所的王文濤律師。“在明知對方以非法手段獲取充值密碼的情況下,仍然選擇低價充值,那么消費者獲得的充值金額算是不當得利。如果受害方報警主張自己的權利,那么消費者這600元的充值費都會被警方追繳,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得不償失的交易。”王律師分析說。 記者 王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