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鄰居家裝修,電鉆、砸墻聲此起彼伏,擾得左鄰右舍不得安寧。這時,大家不免會心生怨恨,矛盾沖突隨時可能發生。近日,家住四方實驗小區的宋女士家,鄰居在搞裝修,雖然各種聲響也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但一張“通知”卻讓大家化解矛盾,一笑而過。宋女士將鄰居貼的紙條發到了微信朋友圈,朋友紛紛為她的鄰居點贊,一張小紙條就可以書寫和諧鄰里情。
男子給鄰居家貼道歉信 “我是本樓道502的住戶,我家的塑鋼窗戶老化厲害,到了不得不更換的程度,茲定于本周五更換所有塑鋼窗,若有煩擾到鄰居請多見諒,謝謝包涵。另有溫馨提示,請鄰居周五不要晾曬衣服,防止被弄臟;養花草、動物的鄰居,請不要將其放置到窗子下或者晾衣架上,防止傷害到它們。”最近,四方實驗小區3號樓的防盜門上貼出了這樣一張打印出來的道歉信,落款是502室的住戶,原來該住戶裝修房間,擔心噪音影響鄰居,所以留了這么一張紙條。
溫馨小舉動效果特別好 家住該樓的宋女士看到這個小紙條后被這名鄰居細心善意的舉動所感動,她將這個紙條的照片發到了朋友圈里。“家中裝修原本就是相互體諒的事,但是裝修的鄰居用他一個小小的舉動就獲得了全樓的支持,善意的行為值得大家點贊。”宋女士在朋友圈里表揚了這名鄰居,許多人看到這個朋友圈后也是紛紛點贊。“本來裝修帶來的不便多少會讓人心里不舒服,但是這個小小舉動卻打消了這種不舒服,希望大家可以推廣這種方式,事情雖小,但是卻增加了鄰里情,點贊!”
裝修用電鉆怕驚擾鄰居 昨天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道歉條被貼在該樓座的一樓入口,而5樓已經有工人在拆卸塑鋼窗。循著電鉆的聲音走到5樓,502室的門敞開著,三四名工人正在用切割機拆卸窗外的防盜網,裝修接近尾聲。與忙碌的工人相隔不遠的地方,一個年紀在30歲左右的男子站在墻邊,丈量著尺寸。工人指著說,那就是房東邵先生。邵先生停下手中的活,邊拍打灰塵邊說,“樓上的一些鄰居也不熟,怕電鉆聲打擾人家,所以就留了那么一個條。”說到為啥不直接上門找人說明歉意,非用小紙條,邵先生說:“樓上樓下的鄰居都不熟,冒昧敲門,不太禮貌。”對于記者的拍照要求,邵先生婉拒,他說:“這是小事,微不足道,希望這種做法得到宣傳,而不是我本人。”
鄰居
紙條是一種尊重 對于這樣一封“致歉信”,鄰居們都表達了理解,住在該樓的張大媽說,樓下裝修弄出來的噪音,她很理解,見裝修的業主這么尊重大家,心里順暢多了。而另外一位鄰居則說,看到“致歉信”,感到這位業主非常真誠,遇到這樣有禮貌的鄰居,大家能擔待的也就擔待了。“這是一件好事,雖然紙條不能解決噪音的問題,但起碼對于我們這些鄰居來說,是一種尊重。”張大媽說,她還特意打聽了一下,樓下的裝修好像一天就完工了。裝修畢竟是短期的,鄰里之間的相處卻是長期的。如果還沒入住就和鄰居之間鬧起不愉快,將來大家見了面心里也會有疙瘩。
“裝修是一種生產噪音的工程,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小紙條雖然代替不了噪音,但它代表著對鄰居的一種尊重,這種尊重也會反饋到當事人身上。”青島大學社會學家徐教授說,鄰里之間互相尊重能夠提高彼此的生活質量,降低矛盾的沖突性。鄰里間要學會適應環境,多熟悉周圍鄰居的生活習慣,在考慮自己的問題之前,首先替他人考慮。同時要多走動,遇事多溝通,切勿冷暴力對待。
調查
8成居民體諒鄰居裝修 記者在四方實驗小區附近隨機詢問了30位市民,其中25人表示,對于鄰居裝修弄出的噪音,他們都可以接受。孔女士說,前段時間,她家里換地板,也弄出了噪音,不過都是老鄰居,她也沒有刻意跟樓上樓下的鄰居打招呼。“誰家都有裝修房子的時候,雖然有時候大早上就能聽見電鉆的聲音,覺得特來氣,但也不至于上門阻擾或者破口罵人,可以體諒的。”王先生說,但是裝修要合理合法,不能自己在屋子里瞎干,破壞了樓體結構,該做的防護措施也要做好。受訪的市民中,只有5名市民表示,鄰居裝修房子的噪音太大,無法接受。
除了裝修房子產生的噪音,其實還有一些生活噪音,比如,孩子哭鬧的聲音、電視的聲音、切菜的聲音、唱歌的聲音,還有跳舞的聲音。那么在這些噪音中,哪類噪音最讓鄰居接受不了呢?30位受訪的市民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其中6成的市民選擇了 “廣場舞噪音”。“跳舞的噪音最讓人討厭,音樂太刺耳。”劉先生說,孩子哭鬧、裝修、切菜等都可以體諒,但故意弄出來的聲音就讓人非常難以接受了。
5成被調查者不識近鄰 昨天,記者除了現場探訪外,還通過電話、網絡等各種途徑向島城居民進行調查 ,其中有5成的居民表示和鄰居不來往,只有2成的居民表示和鄰居相處密切 ,剩下的3成居民表示只是會在樓道里相遇時,和接觸過的鄰居簡單打個招呼。“我在這住了不到兩年,鄰居大部分不認識,就認識一家,從不和鄰居串門,也不相互借東西。”市民孫先生說,現在的人走路都行色匆匆的,你跟他說話,有人還會遠遠躲著走,所以鄰居之間相互不認識的很正常,即使偶爾和鄰居一同進電梯,也是眼睛盯著樓層或者看手機,互不理睬。鄰居之間沒有互相幫助的行為,過節也沒有去問候的想法。
“我在這個小區住了一年了,但是一位鄰居都不認識。”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和別人一起租住的房子,跟該樓的人也沒有打過招呼。“和鄰居都不接觸,見面了跟陌生人一樣。”李女士告訴記者說。而另一名住戶則表示,有一次,隔壁樓上鄰居養的寵物貓不慎從陽臺跌落,落在隔壁遮雨篷上。主人心急火燎下來敲門,屋內人聲可辨,可任憑如何敲,怎么說明來意,對方死活不開門。最后還是找來物業和保安輪番做工作,對方才不情愿開門。
相反,住在老小區的居民們鄰里關系就融洽多了。很重要的一個基礎就是居民多是或曾經是同一個單位的職工。并且,老社區老年人比例較高。白天,上班的上班了,上學的上學了,社區里就剩下“一老一小”,大家閑暇時間多,也有情感需求,老年人會主動締結鄰里關系,比較容易湊在一起,鍛煉身體、說說孩子的事情,日久就熟悉了。
點評
互相體諒 越走越近 海倫路街道的工作人員表示,每年都有因裝修引起鄰里不和睦的事情發生,這份裝修告示起到的示范作用很明顯,社區會鼓勵居民推廣這種善意之舉。裝修告示可以寫得更加完善,包括裝修時間,裝修進程等等。都說高檔小區的居民逐漸疏遠,其實大家多商量多走動,鄰里關系會變好。
徐教授說,一張普通的裝修告示,成了鄰里之間互動、溝通的橋梁。你為他人著想,他人也會為你著想,這就敲開了鄰居的心門,避免了鄰居的反感。這種把本身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提出并事先向鄰里告知的做法值得提倡,這樣一來裝修帶來的問題不僅不會令主人減分,反而會給新鄰居留下好印象。 記者 徐棟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