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城市五寶庵山林場,幾位護林員守護著林場安全。□CFP供圖
◆到2020年,實現以下目標: 生態功能顯著提升,森林面積增加1億畝以上,商業性采伐減少20%左右;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管理體制全面創新。基本理順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實現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分開,森林碳匯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有效增強,森林資源質量和生態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國有林場主要功能:
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記者 趙洪杰 王佳聲 報道
本報濟南3月17日訊 “政策邊緣化、生活貧困化、發展弱勢化、經營粗放化”的國有林場現狀有望得到改觀。今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正式發布。今后國有林場主要功能明確定位于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改革重點要厘清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各方面關系,推進政事、事企分開,逐步建立精簡高效的國有森林資源管理機構。
國有林場改革方案指出,到2020年,實現以下目標:生態功能顯著提升;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管理體制全面創新。同時,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理順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實現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分開,森林碳匯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有效增強,森林資源質量和生態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有林區森林面積3266.67萬公頃,森林蓄積35.39億立方米。意見提出,區分不同情況有序停止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確保森林資源穩步恢復和增長。據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華介紹,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目前森林資源以中幼林為主,可采資源逐漸枯竭,森林蓄積只有2.68億立方米。
記者從全國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我國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將分三步走:擴大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試點;在此基礎上,停止國有林場和其他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這標志著國有林場和林區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的歷史發展新階段。
據了解,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國家在無林少林、荒山集中連片地區興辦以造林和資源培育為主要任務的國有林場。90年代開始,國有林場進一步轉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但長期實行企業化管理,經費自收自支,得不到公共財政的支持,國有林場“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大多數苦于“找飯吃”,無法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上來。目前,全國共有國有林場4855個,職工75萬人,其中在職工48萬人。
方案明確界定了國有林場生態責任和保護方式;推進國有林場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完善以購買服務為主的公益林管護機制;健全責任明確、分級管理的森林資源(財苑)監管體制;健全職工轉移就業機制和社會保障體制。此次改革提出加強對國有林場的財政和金融支持。針對國有林場改革,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對地方實行一次性補助,主要用于解決林場職工參加社會保險和分離林場辦社會職能問題。對于國有林場和森工企業的不良類金融債務,需要中央支持化解的,由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政策,報國務院批準后實施。省級財政要安排資金,統籌解決國有林場改革成本問題。具備條件的支農惠農政策可適用于國有林場。將國有貧困林場扶貧工作納入各級人民政府扶貧工作計劃,加大扶持力度。
國家林業局測算,國有林區停伐大約會產生14.3萬名富余職工。此次改革堅持“以時間換空間”妥善安置:其中7萬-8萬人可以通過開發森林旅游、特色養殖種植等安置。對國有林區中從事特殊工種的林業行業職工,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在職工本人愿意的基礎上,可辦理提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