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山東出臺了《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意見》,隨后又公布了7個配套文件,形成了“1+7”的制度體系,山東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大幕開啟。3月7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的全團審議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
財政廳廳長于國安針對山東財稅改革以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進行了解讀和建議。
營改增影響地方財政
直接減收300億以上 “我認為在
簡政放權的同時也要重視簡政放財,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最鮮明的執政特色,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創業創新的活力,如果再結合財政體制改革同步實施簡政放權,效果會更好。”于國安說,中央兌現的轉移支付當中,專項的轉移支付仍高達21500億元,這么大的專項如果再適當下放給地方,將更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于國安表示,同時實施新一輪稅制改革以后,營業稅將全部取消,地方將失去主體稅種。營改增后對地方財政會產生什么影響?于國安用數字說明。“山東2013年的營業稅達到1068億元,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23.4%。營改增對地方財政的影響特別大,我們初步測算了一下,直接減收在300個億以上。”他說,如果通過營改增改成增值稅的這部分資金,中央還按照原來分成的話,將影響地方達到800億元。“所以建議下一步在劃分中央和地方收入的時候,統籌考慮地方財政困難,將仍留給地方的財力直接留給地方,防止財政資金大上大下,形成體制內下滑。”于國安建議。
上下級政府事權
與支出責任不清晰 于國安認為,要把轉變政府職能與清理財政支出范圍結合起來。“我認為轉變政府職能從清理財政支出范圍入手是一種有效的辦法。”于國安說,財政支出反映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從當前我國財政支出看,政府大包大攬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在產業領域,對競爭性企業的投入仍然不少,并且有些資金分配也很不規范,現在有些資金還是層層報項目部門審批。“有些企業幾乎年年都能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而有的企業卻從來都得不到支持,這不符合市場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他說,在社會事業領域,政府部門直接辦醫辦學等現象比較普遍,不利于調動社會投資的積極性,市場機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同時,于國安表示,上下級政府之間事權與支出責任也不清晰,上級要求下級配套的項目較多,基層的財政壓力很大。“我建議從中央到地方加大清理政府財政支出范圍力度,將該管的管夠管好,把不該管的徹底放給市場和社會。就像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講的一樣,要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同時傾力減少政府配套項目,切實提高財政體制的運行效率。”于國安說。
統籌考慮財政收支
要防止掉入債務窟窿 “要把財政和持續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于國安說,從地方來看,財政收支一直處于低平衡狀態,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壓力很大。
據悉,去年12月份,山東發布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發〔2014〕43號文件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這是國內首個省級層面的地方債務規范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他地方政府提供了范本。這份文件中,不僅首次明確提出“省政府對市縣級政府債務實行不救助原則”,而且對市縣級政府舉債機制作了進一步細化。于國安表示,今年我省將繼續發行數額更大的地方政府債券。
“我贊成財政部報告中的一個判斷,如果不深化改革,財政將不可持續,財政中長期壓力繼續擴大,國外的隱性風險在逐步顯現。”于國安說,從我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性債務的現狀,以及資產與負債的相互關系看,我省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是化解風險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建議中央要高度重視財政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統籌考慮財政收支政策,不作過多過高承諾,防止掉入債務窟窿。”
民生補助資金測算
建議改為按人均支出 在7日上午的發言中,于國安還建議改革民生補助資金測算辦法,他說,目前公共財政的保障范圍已經擴大到了全社會的人口,民生補助資金都是按人頭發放,而中央在地方的民生補助資金分配仍然采取按東中西決定分配辦法,不僅不能反映人口大省的財政負擔水平,而且東中西相互攀比,東部想要中部的補助政策,中部想要西部的補助政策。“有必要對這個補助辦法進行改進,建議中央能夠對各省的民生資金補助比例改為按人均支出等。”于國安說。
本報特派記者 魏海洋 郝園園 婁花(本報北京3月7日電)
鏈接
七大稅改齊亮相,吹響集結號 據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收入增速明顯放緩的稅收“新常態”下,2015年將吹響中國稅改攻堅的“集結號”。記者梳理政府工作報告、財政預算報告和計劃報告發現,除繼續推進營改增、消費稅、資源稅和個人所得稅改革,列入稅收立法的不僅有房地產稅和環境保護稅,還首次出現船舶噸稅。
按照“十二五”規劃,2015年將是營業稅退出我國歷史舞臺的一年。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看來,營改增剩下的幾個行業個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最難的是不動產業轉成征收增值稅。”他透露,目前最后的改革方案正在制定中,力爭今年推出改革。
我國國內消費稅稅基是汽車、成品油、煙、酒等15類特定商品的銷售額或銷量。預算報告提出,2015年要繼續調整完善消費稅征收范圍、稅率,適當后移征收環節。
對于資源稅改革,預算報告明確,2015年除了組織實施煤炭資源稅費改革,還將制訂除原油、天然氣、煤炭外其他品目資源稅費改革方案。
個人所得稅方面,預算報告提出,2015年將研究提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樓繼偉說,簡單提高個稅起征點并不公平。
此外,預算報告提出,按照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計劃安排,配合做好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船舶噸稅等的立法工作,積極推動將現行稅收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做好稅收征收管理法修改工作。
稅改咋讓企業“負負”得輕 “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 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表述引發很多代表委員熱議。不少代表委員吐槽企業身上背負的稅費負擔依然較重,只有進一步簡政放權、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才能清除企業創新路上的“攔路虎”。
企業身上都背了哪些稅收負擔?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后給記者算了筆賬:“企業除了要承擔增值稅、消費稅等之外,還要承擔25%所得稅以及內資股東20%、外資股東10%的紅利稅,這樣算下來,一般實體企業的稅負要達到40%至50%以上,企業怎么還有資金可以再去進一步發展。”
許多企業反映,目前小微企業負擔“居高不下”,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種名目的行政性、壟斷性收費很多。此外,在不少中小企業看來,包括“五險一金”在內的企業社會保險費,是稅費負擔之外企業背負的又一重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負擔的改革背景下,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失業保險費率由現行條例規定的3%統一降至2%,拉開了降低企業社會保障費率改革的序幕。初步測算,僅這一減費措施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員工負擔400多億元。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