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集時間:逢農歷四、九。
◎大集位置:位于泊里鎮政府駐地以西。
◎公交線路:市民可乘車至泊里鎮政府即可,途經的青西新區公交車有503路、513路、601路、603路、707路等。
◎紅席傳說:據了解,泊里大集上總有銷售紅席的人,而泊里紅席也是家里的一件裝飾物,關于紅席還有口口相傳的歷史 。戰國時期孫臏遭龐涓陷害,在泊里一帶流浪,生活貧困的他用高粱的秸稈編制席子。而秸稈原本的顏色為白色,因為孫臏膝傷的鮮血滴在席子上,席子也就成了紅白相間的顏色。百姓為了紀念孫臏,給席子取名為“紅席”,編織和鋪席的習俗也流傳下來。
逢農歷的四、九,就是泊里大集,而該處大集,是青島
西海岸新區唯一市級非遺大集。除了傳統大集上能買到的東西,您想知道泊里大集上有哪些特色的東西嗎?記者了解到,已經有300多年歷史的泊里大集熱鬧不減,市民還能夠買到“泊里紅席”等特色產品,泊里大集看點不少。
“泊里紅席”是泊里大集的特色之一,從進入臘月之后,泊里大集就更加紅火起來,市場的商戶擺好攤子,吸引不少購物的人在攤前轉悠。大集被細分為食品市、蔬菜市、海鮮市、鞋襪市、玩具市、書畫市、雜貨市等,儼然就是一個超市的購物市場,“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在大集上經營了多年的老劉說,自己對泊里大集已經有了感情,這些年幾乎從來沒有落下過,家里的農產品也拿到集市上銷售,而趕大集也成了十里八鄉的趣事。
老劉說,在泊里大集上,最有看點的還是“泊里紅席”,甚至被看作是泊里鎮的標志物。他告訴記者,在泊里鎮,不缺少掌握編制紅席技藝的能人,閑暇無事的時候,村民就在家里編制紅席,趕在大年的時候拿出來賣,在打磨時間舒活筋骨的同時,還能讓家里多一份收入,而大家對“泊里紅席”的感情也深得很,總覺得少了“泊里紅席”,大集似乎就少了點感覺。市民想購買的生活日用品一應俱全,而對于泊里大集來說,紅席是這個大集上的一大特色,甚至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熟悉泊里大集的孫女士介紹,每年進入臘月之后,她就和家人到泊里大集逛逛,一方面是購買年貨,一方面也是到集市上湊湊熱鬧,感受一把濃重的年味兒,而在她的印象里較為深刻的,還是泊里大集上那些老手藝。
當然 ,首屈一指的還是泊里紅席。除此之外,在大集上能夠看到手工的掃帚,這些都是當地的村民手工制作,靠著竹條捆綁做成的。按照村民的習俗,年前掃房、掃院都離不開它,甚至還有廠家來定制掃帚。在泊里大集上還能看到“過門錢”,福字的下面掛著一串的銅板兒,其實,這是在紅紙上用小鑿子鑿出來的,按照村民的介紹,掛在自家的窗臺和門上可以祈福。而在大集上,能看到用傳統的剃刀和推子理發的人,還能看到現場磨制新鮮香油的小販。
據介紹,泊里大集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幾乎跟泊里鎮同時起源,也是青西新區尚存的最古老、規模最大的集市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大集的規模繼續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日用百貨 、五金建材等一體的綜合性集市,年交易額突破5000萬元。2012年3月份,泊里大集入選市級“非遺”,也是青西新區唯一入選市級“非遺”的大集。另外,泊里鎮政府也會組織一些科普、法制等宣傳和文藝演出,還組織過“泊里紅席”的編織大賽,給這個大集增添了文化上的氛圍。
文/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劉金震 圖/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吳璟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