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問題是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在今年市兩會上,有不少代表委員針對養老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市人大代表張曉林一直非常關注養老話題。他建議,應該依托“智慧青島”建設來發展智慧養老產業。“本市雖然在李滄區等部分社區和福彩養老院啟動了智慧養老試點,也有企業開展了智慧養老業務,但是尚未出臺詳細的發展規劃。”他建議,搭建“虛擬養老院”智慧平臺,創立“養老服務券”制度。同時有政協委員也提出要建立養老護理金制度,還要加強對服務人員和志愿者的專業培訓和社工引領,逐步推行專門服務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持證上崗制度,不斷提高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智慧養老
建立養老服務統一呼叫中心 市人大代表、青島東方海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林告訴記者,如今青島在探索很多的養老方式,但是都不成體系。青島作為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之一,在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方面,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發展質量,都已明顯落后于發達地區。他建議,必須把握“智慧青島”建設的機遇,依托物聯網網絡和云計算大數據平臺,大力發展“智慧養老”產業。
他說,《智慧青島戰略規劃》并未把智慧養老列入智慧城市運行管理重點工程,《青島市“十二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沒有提出相關的目標任務,智慧養老產業基本還停留在概念層面,發展定位不明確,經濟效益更無從談起。此外,智慧養老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產業層次較低。目前開展的試點,提供的大多數是居家呼叫、實時監控等一些細節服務,與真正實現“智慧”養老相去甚遠。同時物聯網發展技術不夠成熟,云計算和大數據整合處理能力不足,缺乏系統、規范的服務管理標準和監督管理機制,產業發展還處于低層次階段。
張曉林建議,政府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可參照杭州等城市的做法,制定出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服務項目的工商、稅務、金融優惠政策;建立“政府資金+社會資本+慈善捐助資金”的資金籌措機制,創立“養老服務券”制度,鼓勵社會各界購買“養老服務券”,直接發放給需要的老人,在購買服務時充抵服務費用。
此外,還必須進行試點,結合“智慧青島”確立的“智慧城市、城區和社區”試點,在具備條件的社區、養老院,開展“智慧養老社區”乃至“智慧養老城區”試點,以點帶面,擴大智慧養老覆蓋面。通過政府補貼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建設一批養老平臺,發放一批數據采集設備和智能終端,分期分批建設應用智慧養老示范工程和項目,探索實踐智慧養老運作模式,為全省大規模推廣積累經驗 。
同時,搭建“虛擬養老院”智慧平臺。以現代化信息平臺為載體打造的“虛擬養老院”是“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是解決養老問題的“破題之舉”,建議運用大數據云技術,結合智慧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市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全市普遍搭建“虛擬養老院”智慧平臺,以招標委托、特許經營的方式,確定一個或幾個平臺運營商,設立統一標示的呼叫中心,以社區為單位,將分散居住的老年人通過注冊納入“虛擬養老院”,將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企業的專業化服務有機結合。
■傳統養老
建議建立養老護理金制度 “我的提案是,建議用法律形式明確子女、政府及居委會在養老方面的責任。”市政協委員、青島大學圖書館編目部主任陳曉波建議建立養老護理金制度,由單位繳納一部分、自己做志愿服務換取護理金,為居家養老提供保障。她認為,目前由社區、街道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還存在不少問題,達到標準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太少,老年人迫切需要提供的緊急醫療救治、家政服務、上門維修、就近用餐、配送餐服務等難于實現;志愿者提供服務后儲蓄積分、換取積分等政策不到位,缺乏長期政策支撐,難以持續。社區醫院網點不足、醫生缺乏、醫療設施簡陋,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藥品不夠、取藥用藥不方便等。
她建議建立護理金制度。“護理金賬戶可以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由個人單位繳存建立;另一部分可以用志愿服務獲取積分建立,用年輕健康時的志愿服務,換取自己或家人需要時支取進行護理服務,同時解決養老服務中志愿者嚴重缺乏、志愿者服務不可持續的問題。”另外陳曉波提到,居家養老護理員需求量大,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培訓。“或者對本市農村勞動力和外來務工人員實行免費技能培訓或技能補貼。”此外老舊小區沒有養老設施或者現有設施未達到配建指標的,政府應當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配置;社區配建的養老設施出租用于其他用途的,應當收回用于社區養老服務。
市政協委員、青島市國土資源與房屋管理局測管處處長逄銘新認為,居家養老作為基本公共服務和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市、區政府應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采取購買服務、服務外包、項目委托、政策扶持、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鼓勵和引導社會中介組織、市場服務主體積極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特別是生活照料護理服務。
“要規范公共服務,提升照護水平。”他說,要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加強對服務人員和志愿者的專業培訓和社工引領,逐步推行專門服務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持證上崗制度,不斷提高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此外要明確具體牽頭單位,整合基層民政、人社、衛生以及教育、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依托區域社會救助、勞動保障 、養老機構、社區服務、醫療衛生、老年活動、殘疾康復等服務設施,多渠道 、多形式、多方位開展服務,逐步形成覆蓋城區、滿足不同需求的居家養老照護服務網絡。”
記者 郝園園 郭玉華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專題:
2015青島市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