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們經常抱怨自家孩子“老賴床”“愛拖拉”“脾氣不好”等壞習慣,訓斥孩子“不愛學習、煩躁”等行為,但很少反省這是不是與自身言行有關。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心理咨詢師提醒,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和“鏡子”,不要把孩子的壞習慣歸咎于孩子自身,一味單純苛責、糾正,而是應該時常反省自身,做內外一致、最真實的父母,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同時尊重孩子自身成長規律,為其營造自由發展的空間。
>>>問題
“孩子做錯了,就沒有家長責任?”
老家臨沂、在
城陽上班的劉女士,春節打算回老家過年,孩子放假早,她跟丈夫還要上班,就先把孩子送回了老家,沒想到煩惱竟來了。近日,她撥打本報《城陽新聞》熱線訴說自己的煩心事。“孩子在老家跟老人一起住,親戚的幾個孩子跟他年齡差不多,原本是想給他找幾個玩伴,結果這兩天老人打電話說,孩子很不合群,原因是不知道怎么著就惹著他了,還愛哭鼻子,真是讓我上火。”當記者詢問原因時,劉女士說了很多,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孩子自身比較內向,二是環境不適應,跟玩伴不熟悉,卻沒有提到家長身上的問題。城陽區棘洪灘街道錦繡小學校長杜吉新告訴記者,這種現象很普遍,他在開家長會或跟家長交流時,不少人會選擇抱怨孩子哪里哪里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有哪些壞習慣。“但他們很少反思自身,出現這樣的問題難道是孩子一個人的責任?”杜吉新認為,孩子的很多不好的習慣其實都來自于家長有意無意的影響,只是家長沒有意識到。
>>>探因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父母該時常反思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會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同樣不好的習慣,家長也難逃干系,甚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杜吉新舉例子說道,以前有個2年級的孩子不管什么事情上都不讓自己吃虧,有時候會得理不饒人,后來發現他的媽媽也是個這樣的人。
“這其實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往往能呈現出父母的狀態,這在心理學上叫‘投射’。”城陽區教體局教研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焦雪清介紹,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行為出現問題或存在壞習慣壞毛病時,應該首先反思自身狀態和行為,而不是一味責備孩子和糾正其行為。“孩子的感官感受能力是非常強的,哪怕父母沒有特意干什么,孩子也能從父母的表情、說話語氣等接收到父母近期的狀態 。”焦雪清建議,有時候孩子的表現是在提醒父母家庭系統動力流動不暢了,可能是父母個人或夫妻間出現了問題,孩子感受不到溫暖、愛等能量了。
>>>建議
要做真實父母,做好榜樣
焦雪清認為,每個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其行為、待人接物、與人處事等都是從模仿開始,且年齡小的時候沒有形成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只會簡單接收,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傳身教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大的,所以家長要時刻注意自身言行舉止,保證給孩子樹立正面的好榜樣。
“同時還要做到內外一致,如果想讓孩子做個誠實可靠的人,那父母必須是正面的榜樣,不能正面一套、背后一套。”棘洪灘街道錦繡小學校長杜吉新認為,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一旦發現了父母的欺騙和虛偽,就很難再對其產生信任,沒有了威信的父母后期教育會很吃力。“父母一定要真實,不能裝,尤其是自己心情煩躁時,不能強裝鎮定,可以把真實的情況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理解自己,還能借此機會教會孩子當遇到煩心事時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
>>>提醒
加強學習,尊重孩子成長規律
“現在什么行業都有個入行標準和門檻,成為父母卻不需要上崗證,但好父母是需要不斷學習的。”焦雪清介紹,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其成長規律,父母應該了解每個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而尊重這個年齡段的特點,不能超前教育、拔苗助長,更不能把成人世界的標準和規律強加給孩子。杜吉新則認為,“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爛漫的,沒那么多成人的煩惱和勾心斗角,家長不該把自身的焦慮和煩惱強加給孩子,這對孩子的人格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不少家長會擔心,現在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如果孩子不提前了解社會的殘酷和黑暗,會適應不了,會被欺負,但孩子如果接觸負面的東西太多,他在身邊小圈子里看到的也會是負能量的東西,他會很不合群,過得很辛苦。”焦雪清建議,家長該給孩子的是正面、積極、美好、正能量的東西,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克服困難的、內在的、自信、自強和力量。
杜吉新建議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應該高高在上,而是應該蹲下身來,平視孩子,尊重孩子的世界和他自己的意愿。他在跟家長們溝通中發現,不少人對于尊重孩子存在誤區。“有的家長覺得尊重就是縱容,這是不對的,尊重是要善于用孩子的視角考慮思考問題,留給孩子自己選擇、決定的空間,然后家長再幫助、引導,幫助他做出正確的選擇。”
記者 焦紅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