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工糖瓜的師傅將凝固的糖在熬糖鍋上進行抻拉。
小糖瓜被放在室內晾曬。
“二十三糖瓜粘”。按照傳統,臘月廿三是
小年,這天要祭灶王,供糖瓜,小年已越來越近,糖瓜的銷售也漸漸火起來,那糖瓜是怎么做出來的呢?2月3日,記者來到膠州的羅家村探訪了解到,做糖瓜仍然保持著老的制作工藝,而用到的原料是麥芽和大米。加工戶透露,將兩種食材混合后經過7道工序,大約20個小時后才能變成甜蜜的糖瓜。據介紹,這項老手藝因制作麻煩但利潤較薄,目前也面臨后繼無人的窘境。
加班加點一天加工400斤 膠州膠東街道羅家村制作糖瓜已經有百年歷史了,最繁華時村里有上百個加工戶,幾乎家家戶戶做糖瓜。每年從10月份農忙結束后,村里人就開始制作糖瓜,一直會做到農歷臘月廿三這一天。
53歲的郭成師是村里加工糖瓜的老師傅了,他從17歲開始跟著父親學做糖瓜,現在已經36個年頭了。2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郭師傅家時 ,他跟幾個工人正忙著加工制作。“這幾天真的太忙了,我們幾個人幾乎每天就睡三五個小時。”郭成師介紹,由于小年臨近,糖瓜銷售一天比一天火,而且前來購貨的客戶也越來越多。
客戶多,銷量就多,為了能備下充足的貨物他們只好每天加班加點。但由于他們畢竟是家庭作坊,而且糖瓜的加工工序較為復雜,一天的加工量只有400多斤。據悉,目前的批發價在4.5元/斤~5元/斤上下。
經7道工序,糧食變糖 在郭成師家的加工車間內堆放著大量的小麥和大米,而這邊是加工糖瓜的原料,那這些原料是如何變成糖瓜的呢?
首先是浸泡,將大米和小麥浸泡在水里,大米一般要浸泡6個小時 ,而小麥則要浸泡三個小時,然后小麥浸泡完后要裝入麻袋讓其發芽。在浸泡大米的過程中,就要把麥芽使用機器打碎,等大米浸泡好之后,要放入到鍋內蒸熟,蒸的時間一般是一個小時左右。之后將蒸熟的大米和已經打碎的麥芽放入到一口缸內發酵。這個過程是第二道工序。
發酵的時間大約是5個小時 ,發酵結束之后進入第三道工序——熬糖。在缸內發酵后會流出的水等液體要濾出,然后投入到一口大鍋內熬制。熬制時間長達4個多小時,讓里面的水分蒸發掉,而剩下的就是糖。據郭成師介紹,熬糖這一工序特別講究火候,這期間他還要配合不斷地翻炒,將這些糖漿變得粘稠適合做糖瓜。
第四道工序是冷卻。將熬好的糖進行冷卻,讓其迅速凝固,冷卻時間大約也要一個小時 。冷卻完畢后進入第五道工序拉制。需要將凝固的糖在“熬糖”鍋上進行抻拉,來回拉上十幾次,深紅色的凝固糖慢慢變白,這時再把這些糖放在案板上扯出一個個圓柱長條。
第六道工序是切塊。將一根麻繩的一端拴在胸前衣服上,另一端放在一只手里攥著,然后用麻繩扣一勒,糖條便被勒成一個個的小糖瓜了。
第七道工序是將勒好的小糖瓜隨后被放在室內晾曬,之后便可以對外銷售了。采訪中,郭成師也透露,麥子發芽需要七到十天,這需要提前進行準備,而剩下的整個加工過程要長達20個小時。
文/圖 記者 徐新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