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活務工市場
多年一個人生活的老人可以到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享受到生活照料和開心娛樂了;新市民子女在學校之外也能體驗一下做手工的樂趣了;大學畢業生想創業當大老板,到創業孵化基地一站式搞定…… 2014年,
市北區一點一滴的
變化,影響著每一個市北人。城區環境的整潔、破舊棚戶區的拆遷,大大小小的新政和舉措,讓人們更加直觀、真切地享受到民生福利,感受到宜居幸福。
海倫路街道徐大爺 日間照料中心成第二個家 最近幾個月,家住市北區海倫路街道的徐大爺日子越過越舒心,孩子在上海工作,老人一個人住,“自從俺社區建了個日間照料中心,我天天都到這里來 ,中午在這里吃飯,還能休息一下,平常沒事的時候在中心看看書,唱唱歌,打打牌,開心又自在。”徐大爺覺得,這樣的生活讓他找到了“家”的感覺 ,“以前一個人住太寂寞了,想找老朋友聚聚,還怕打擾到人家,現在好了,老人們自發聚在一塊兒,別提多高興了。日間照料中心成俺第二個家。”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采訪了海倫路街道海清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負責人,“房子是我租的,里邊的設施設備都是街道提供的,有廚房里的一套設施,有麻將桌、沙發、卡拉OK,還有休息室里的所有的家具等等,我負責房租和裝修。”中心負責人王建霞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是純公益事業,沒有任何收益,老人們白天來玩也不需要任何費用,如果中午需要在這里吃飯,只需要8元就能吃到三菜一湯,非常合老年人的胃口。如果子女有事需要出差,老人們晚上也沒有人陪的話,經過提前聯系,家屬可以把老人暫時送到這里住幾天,“白天晚上都住在這里的話,一天照50元算,這一點也解決了很多家庭的實際困難。”另外,要是有老人要過生日,或者有什么聚會之類的活動,可以提前預約,在這里聚餐、玩耍,很開心。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了解到,海倫路街道海清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是市北區積極探索社會組織參與日間照料中心運營新模式的成果,此外,還有河西街道大山社區、洛陽路街道商丘社區等日間照料中心,先后與社會組織簽訂了運營管理協議,引進專業服務組織先進的管理經驗,進一步提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質量。目前,市北區已經實現了日間照料中心在所有社區全覆蓋。
24歲創業者張景翠 首次創業啥都不懂,政府領進門 在市北區都昌路3號,市北區新建了一個建筑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在基地里,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見到了在這里創業的24歲大學畢業生張景翠。張景翠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自己去年剛剛畢業,“首次創業啥都不懂,想要自己做外貿,但是沒有那么多資金,很多工作都不知道怎么開展,還好政府領進門。”張景翠說,聽說市北區新建了這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就申請加入進來,“這里能提供免費的辦公場所,還有人給提供創業指導,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幫助特別大。”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了解到,市北區去年新建這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既能為創業者提供單獨的辦公室,又能為年輕人提供辦公桌、網絡等基本辦公條件,創業者們在這里能享受到“保姆式”的幫扶。尤其是一些扶持政策更是吸引人!對于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者,第一年房租全免,第二年減半,第三年免30%。目前,創業孵化基地的建筑面積達5150平方米,有64間大小不一獨立的辦公房間和可提供70人創業的集中辦公區,能同時容納創業企業130余家,帶動就業600人以上。
新市民子女小涵 每周都能免費上手工課 在市北區洛陽路街道新園社區,新市民子女小涵每周都有了好去處,“到社區跟社工姐姐們一起做手工”,在小涵看來 ,這是她長到這么大以來,最喜歡的課程,“從不曠課,從不請假”,小涵媽媽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社工們會免費教孩子們手工制作、親子DIY等等,“小涵一開始很羞澀,不敢離開我,但是,通過一次一次活動,我慢慢發現孩子的成長和變化,比如做點心、用烤箱等能讓孩子們敞開心扉,開始主動跟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小涵媽媽說,這樣顯著的變化,讓全家人都很開心,“真的很感謝這些社工老師”。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了解到,這些社工們來自“青少年成長加油站”,其是彩虹社會工作事務中心在市北區洛陽路街道新園社區開展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社工服務項目,這個項目主要由“青少年成長小組”、“父母大講堂”和“親子活動”三部分構成,是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完成的,“每周一次,目前來看,效果很好,也很受歡迎”,項目負責人于晶利老師表示。市北區社工組織在新建的市北區社會組織創益工場內有了政府扶持的辦公場所,逐步成長壯大,為越多越多的市民提供社工服務。
出租車司機張師傅 環境好了,公廁多了不少 在開出租車的張師傅看來 ,2014年市北區還有一項重要變化:城區環境好了,干凈整潔了很多,“最關鍵的是,我發現公廁也多了不少,很多老公廁的條件改善了,不但有廁紙,還放上了洗手液,真是越來越貼心”。
張師傅說,比如雁山立交橋附近的那處老公廁,在改造前是一個大通道,沒有隔間,屬于傳統老舊的公廁,“條件比較差,現在好了,里邊都鋪上了瓷磚,還配有洗手盆、洗手液、衛生紙,這對于我們跑出租的來說,實在是太方便了”。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從市北區政府了解到,2014年市北區投資300余萬元,升級改造公廁15座,新建公廁3座,還提高硬件水平 ,配備LED顯示屏,全區有14所公廁已達到24小時開放,均免費使用。除了對公廁進行升級改造,今年以來 ,市北區多渠道籌措資金,不斷改善環衛基礎設施,提高環衛機械化裝備水平。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了解到,垃圾桶臟污破損嚴重和道路果皮箱不足是困擾環境衛生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為解決這一問題,市北區投入135萬元,采購了1285個果皮箱,按照每100~200米1個的標準設置,完成全區主干道果皮箱標準化配置。投資近300萬元,更新臟污破損的垃圾桶1.3萬個。
農民工張中華 不用再在馬路邊等活兒了 “以前在馬路邊靠活,冬冷夏熱,沒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有時來了輛招工的車,一群人圍上去,為了一點小事,都能鬧出糾紛來 。”從臨沂來青的農民工師傅張中華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因為覺得自由,所以這幾年一直靠打零工來謀生,但是馬路邊的條件跟現在的沈陽路靈活務工市場一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里暖和呀,不用再受凍了,中午還可以吃上熱乎飯。”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得知,張中華當天中午在靈活務工市場上搜羅了幾個“好活兒”,準備下午就確定下來到底干哪個,中午的時間,他到靈活務工市場的“食堂”要了半份地三鮮、半份青椒炒肉,一碗米飯,“一共9元,管飽,價格也能接受”。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從市北區政府了解到,2014年年初,沈陽路46號的青島市(市北)靈活務工市場一期啟用,將占路找工作的務工者吸引到院內。到2014年10月27日,靈活務工市場的二期項目建設完工,并于11月正式啟用。靈活務工市場新增了4千多平方米的室內區域,內設勞動維權服務區、公共服務區、求職洽談區、新市民培訓學校、生活服務區和零工直通車等6個服務區域,來此找工作的新市民告別了風吹日曬的日子。作為青島市2014年市辦實事之一的青島市(市北)靈活務工市場在2014年11月19日正式開業,馬路市場退出。現在這里成了市區唯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求職、培訓、維權、生活服務的就業創業服務基地。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郝春梅
◎相關新聞 市北區花5240萬為居民“買健康” 近年來,市北區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購買服務,共同發展”的路子,有效整合了轄區衛生服務資源,為群眾提供公共衛生、婦幼保健及計生科技等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居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目前,全區7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面向婦女、兒童、老年人 、慢性病人、殘疾人約607150人,免費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型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服務1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5年市北區用于購買11項服務花費資金5240萬元。
市北區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23個街道計劃生育服務站,面向育齡夫婦、孕產婦、新生兒和流動人口,提供免費婚前健康檢查、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生殖健康查體以及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以下簡稱“三篩”)等服務。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郝春梅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