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
1、收購價一路走低
2013年8月,
臨沂生鮮乳收購價達5.8元/公斤。
2014年1月以來,臨沂生鮮乳收購價一路下跌,最低達到3.3元/公斤。
日前,臨沂生鮮乳平均收購價3.6元/公斤,最低的已跌至1.2元/公斤。
2、進口奶強力沖擊
目前,進口奶粉價格15000元/噸。按照換成購買國內液態奶,企業則需要花費買進27000元/噸。
3、奶場沒有原奶的定價權,奶企價格壟斷。
出路
1、奶牛養殖規模化發展可增產增收增效益。
2、政府主導,建立
奶農、乳企利益共享機制,打破乳企獨家價格壟斷。
3、通過技術壁壘來減緩進口乳制品數量。
4、構建原料奶價格形成、行業預警、奶牛保險等保障機制。
1月12日,蘭山區一奶場劉經理的微信上發了這樣一組照片,照片中是即將被賣掉的110多頭奶牛,微信題目是“裝車
賣牛,沒有辦法了,牛兒一路走好”。
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還歷歷在目,時隔一年多,
原奶滯銷卻又一次上演。奶場的大量合格原奶賣不出去,乳企收購大大減少,奶農忍痛賣掉奶牛的場景又一次出現……
牛奶太多了,不賣牛,沒辦法
雖然心里還隱隱作痛,但是養殖場的劉經理不得不強打起精神來,為了能讓自己記住這次痛苦的決定,他把賣牛的整個過程都拍了下來,當看著一輛輛裝著奶牛的車行駛出養殖場,劉經理的心里空落落的。“牛奶太多了,不賣牛,沒辦法了,只能將產奶期的奶牛賣掉,還能減少些損失。”劉經理說,他所在的養殖合作社有19家奶農入股,目前合作社奶場奶牛總存欄量大約在1100頭,能夠產奶的成年母牛數量為470頭左右,平均每日產奶量大約是11噸,預計下月將增加到12噸左右,因為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是產奶高峰期。
劉經理說,目前養殖場每天約有2噸奶沒人要,只能白白倒掉,而這些奶牛的飼料卻一點也不能減少。在他看來,造成今年原奶滯銷的“罪魁禍首”就是進口奶粉的沖擊,進口奶粉每噸的價格現在是2.4萬元,最低時達到1.5萬元,而本地奶粉的成本價在3萬元每噸,超低的進口奶粉對國內市場形成了嚴重沖擊。
以后還會不會賣牛,要保留多少頭奶牛?劉經理搖了搖頭,這些都是未知答案,如今全國奶牛養殖戶都在經歷著忍痛賣牛的折磨,養殖戶到底能撐多久不好說,說不準就垮了。
“我們的原奶主供上海和廣東,以前收購商都是一下子簽一年的供應合同,但從去年年底合同到期后,沒有收購商愿意繼續簽合同。現在基本上都是臨時要貨,今天還下單,明天可能就不要了。”劉經理說,去年這個時候,一頭奶牛的價格售價在1.7萬左右,而如今奶牛只能賣給屠宰戶,肥一點的一頭牛才能賣到7000元,和去年根本沒法比。
乳企不拒收,價格高一點低一點都好商量,臨近采訪結束時,劉經理希望記者能幫他給乳企傳個話,希望乳企幫他們這些奶農渡過這個難關。
進口奶源擠占國內奶農生意
根據臨沂市畜牧局對全市奶業生產情況的調研,2013年7月,臨沂市生鮮乳平均收購價3.5元/公斤,8月份以后,收購價一路飆升,一度達到5.8元/公斤。2014年1月以來,生鮮乳收購價一路下跌,進入下行通道,最低達到3.3元/公斤。日前,臨沂生鮮乳平均收購價3.6元/公斤,高的牧場4.5元/公斤,低的養殖小區3.02元/公斤,個別被限量剩余的生鮮乳價格已跌至1.2元/公斤。
與此同時,飼草飼料售價居高不下,養殖成本不斷上升,奶牛頓時成了燙手山芋。據測算,奶牛場每日消耗的飼料、人工以其他的費用分攤到奶牛上,大約一頭奶牛費用為30元,只有原奶超過3.2元/公斤才不虧本。而目前原奶每公斤售價在 3.4元左右,奶牛場只能保本經營,盈利根本無從談起。
然而真如奶農所說的是“牛奶太多了”嗎?業內人士認為,根本因素是受進口奶粉和鮮奶的沖擊。伴隨國內乳企不斷與國際接軌,國際市場價格對本土企業影響越來越大。一直以來,國內生鮮乳價格及需求都受制于國際大包奶粉價格。進口奶粉價格是15000元/噸,根據行業測算,一噸奶粉經過調配后可以復原成為8噸至8.5噸純牛奶,以此計算,其還原的純奶價格約為每公斤2.1元至2.25元。按照換成購買國內液態奶,企業則需要花費買進27000元/噸。1萬多元的顯著差價導致國內企業大量采購國外進口原料,去年我國液態奶進口量達28萬噸,而在2005年才只有3800噸,從2010年開始,僅4年進口量就增長了10多倍,可以說進口奶源擠占了國內奶農生意。
此外,去年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生鮮乳豐產,供應充足,產量同比大幅上漲,甚至趨于過剩,價格跌幅達到30%至40%,導致國際奶價下調,奶粉大幅下降,價格持續走低。
奶場沒有原奶的定價權是主因之一
進口奶搶占市場就能造成如今的牛奶過剩嗎?不是的,業內人士指出,出現如今的情況,是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奶場沒有原奶的定價權是主要原因之一。
臨沂具有代表性的奶牛規模養殖場(小區)58家,現奶牛存欄3.1996萬頭,其中產奶牛1.4391萬頭,日產生鮮乳232噸,均為2010年以來的新低。“奶場沒有原奶的定價權,原奶的交售價格主要是由乳企來定。乳制品產業鏈條中,生鮮乳的新鮮性已注定了上游養殖戶的劣勢地位,而下游乳制品企業憑借規模、品牌和市場優勢再一次鞏固自身的優勢地位。”蘭山區物價局一工作人員說,部分乳制品企業以自我為中心,需要時高價收購而不需要時則降價收購,由此導致上游養殖戶利益無法保障。此外,很多乳企收購原奶后,往往將貨款在下一個月支付給奶場,導致奶場流動資金緊張。
此外,市畜牧局的調研報告顯示,牛群結構不合理,良種化水平較低也成為制約臨沂奶業發展的瓶頸,調研顯示,臨沂后備母牛比例過高,產奶牛盈利大部用于后備牛培育。就目前價格情況,單就一頭產奶牛算,年產5.5噸可保本,隨著產奶量增加,養殖效益增加。但受目前奶牛飼料來源質量與飼養管理水平限制,臨沂奶牛生產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揮。據統計,全市奶牛年產5噸以下的占10%,5至6噸的占65%,6至7噸的占12%,7至8噸的占8%,8噸以上的僅占5%。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對國產奶不信任是中國乳制品行業最大的硬傷。從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在某種意義上,讓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質量安全還有著諸多不信任。隨著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對生活配置提升的動力更強,會更傾向于消費國外高質奶產品。進口乳制品的數量增長,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進口乳制品折合原料奶約1316萬噸,已經占到全國產銷量的27%,而液態奶進口量還在翻倍增長。2014年上半年,我國奶粉進口64.8萬噸,同比增長41%;進口鮮奶同比增長35%。
建議:推動養殖規模化,打破乳企價格壟斷
國內生鮮乳價格重復過山車,對企業、養殖戶和整個產業發展都有一定的利益損失。
要想脫離這個怪圈,臨沂物價部門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鮮奶價格的下跌折現出目前我國鮮奶生產環節效率不高,競爭力不強。從規模經濟角度而言,養殖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成本降低、收益增加,關鍵是對外抗風險程度增加。國內散養主要以家庭作坊的養殖方式,抵御市場價格變動風險能力弱,因此,不斷推動奶牛養殖的規模化發展是增產增收增效益的根本途徑。
鮮奶價格下降是市場的必然現象。一直以來相關部門對國內乳業出現的問題缺乏一種體制上、格局上的管控。若國內也建立起奶農與乳制品企業的利益共享機制,那么質量風險會下降,價格波動問題也會有所緩解。通過生鮮乳指導價來保障農戶收益,但此措施多是政府起主導作用,能夠發揮以及調動企業積極性是有限的。
而市畜牧局則建議建立健全乳制品進口登記制度,通過技術壁壘來減緩進口乳制品數量,鼓勵乳品加工企業更多地使用國產生鮮乳,帶動進我國奶牛業健康發展,切實保護我國奶農的根本利益。
還要應根據奶業生產風險大、周期長、收益低的特點,加快構建原料奶價格形成、行業預警、奶牛保險等保障機制,加強監管,以確保奶業持續健康發展,以及建立奶業發展專項資金補貼機制,形成促進奶業健康發展的資金投入機制,為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此外,多少年來,我國生鮮乳質量及價格全憑收購企業一家之言,奶農始終處于劣勢。建議省級以上政府組織發改、物價、財政、畜牧、乳企等部門企業,充分發揮奶業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仿效生豬價格協調機制,由利益相關方協商確定原料奶交易參考價格,形成生鮮乳質量第三方檢測及價格協商、協調機制,徹底打破乳企獨家價格壟斷,切實保障奶農利益,促進奶業健康持續發展。
記者 吳慧 邵琳 通訊員 宗蘇慧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