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紀委曾制作漫畫卡向各政府部門發放,這是本市諸多廉政教育形式中的一種。新華社供圖
12月25日,中紀委宣傳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四集電視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完成了第二輪播出,但它的熱度始終未減。這些年來,廉政警示教育已成為官員們的必修課,其中既有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監獄等傳統方式 ,也有后來陸續出現的閱讀懺悔書、網絡答題等“創新課程”。但是,如何將教育內化為自覺行為,仍是一項待解的課題;更有學者指出,在警示教育讓官員“不想腐”的同時,更要著手制度建設,讓官員根本“不能腐”。
反腐教育片全國熱播 中紀委宣傳部與央視聯合制作的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引發了一輪收視熱潮,包括青島市紀委在內的很多地方性紀檢監察機關官方網站上對專題片仍在進行滾動的收看提示 ,有的地方如聊城市高唐縣紀委監察局等部門還專門組織領導干部集中觀看學習。
在聊城大學紀委辦公室副主任李劍看來,這一主旋律電視專題片很受領導干部追捧,“專題片里披露的很多都是些我們身邊也會發生的事,有些違紀行為在八項規定之前會覺得‘這都不是事’。比如中午飲酒,我們習慣上認為不違紀,甚至到現在還有不少領導認為沒什么大問題。專題片通過典型事例體現出來,也就明確了邊界。”
其實,觀看警示教育片是領導干部進行廉政教育的一種傳統做法。湖南省婁底市委組織部基層辦主任肖群章此前長期擔任該市組織部電教中心領導,他告訴記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央及各地紀檢、監察等部門都攝制了不少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而早先黨員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念報紙、讀原著的形式進行。
記者梳理領導干部的觀后感等公開資料發現,在以往的警示教育片中,少數是牛玉儒、鄭培民等正面典型,多數是以反面教材表達反腐倡廉的主題,比如《人生的敗筆——王有杰受賄案警示錄》、《王懷忠兩面人生》、《慕綏新腐敗案》、《廈門特大走私案》等。其中既有以某一貪腐官員為主角的個案剖析,也有針對某些貪腐“高危區”和“重災區”的綜合性論述片。例如,《工程建設領域腐敗剖視錄》以房地產領域的腐敗現象為切入點;《國土懲腐》剖析的是國土資源領域的兩起典型案例。
近年來警示教育片一個顯著的變化是,不再局限于講述腐敗案件本身,而是通過總結領導干部貪腐案件的一些新特點 、新問題,為后人提供警示。例如,一些官員因為某些個人愛好而落馬,中紀委方正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警示片《莫讓愛好變陷阱——領導干部要培養健康的情趣愛好》正是針對這種現象。片中既有牛玉儒、孔繁森等黨員干部在培養個人情趣愛好方面的正面典型,也有浙江省海寧市原副市長馬繼國喜好書畫因而接受“雅賄”等反面典型,以告誡黨員干部遠離不良嗜好,防止被人鉆空子。
而領導干部腐敗犯罪表現的另外一個新特點是,“家里人”、“身邊人”參與作案,形成窩案串案。方正出版社的電教片《親情錯位釀悲劇》剖析了武漢市城建委原主任因縱容妻兒貪欲而犯罪的過程;不久前在山東各地領導干部中熱播的《劉貞堅腐敗案件警示錄》,也涉及“貪內助”推波助瀾的問題。
警示教育身邊化本地化 《劉貞堅腐敗案件警示錄》由山東省紀委、省委宣傳部等聯合制作。由于事關山東省內案件,記者接觸的幾位參與學習的領導干部表示它的警示意義更強。
“菏澤市委原常委、統戰部部長劉貞堅是從我們聊城走的,本地的干部之前多少也對他有所了解。他為人不錯、工作也很扎實,本來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大家在看片子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探究,他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這樣警示教育的效果也很好。”聊城市某單位的一位領導干部回憶,在觀看警示片時,一些領導干部很受震撼,有的連連感嘆,“哎呀,怎么會這樣”。
用身邊的貪腐案例警示黨政干部已經成為警示教育的一種趨勢。根據媒體報道,十八大以來,重慶、北京等、河南多地都以本地發生的典型腐敗案例為題材,拍攝了警示教育片并在教育活動中予以運用。
公布本地貪腐官員的懺悔書是警示教育“本地化”、“身邊化”的另外一種形式 。不久前,遼寧省反腐倡廉展覽館對該省41名腐敗官員所寫的懺悔書實物進行展示。
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宣傳教育,今年9月山東省紀委宣傳部會同有關部門選取省內33名服刑人員的懺悔書,編輯了《來自鐵窗內的懺悔》讀本,免費發放到處以上黨員干部。今年4月份開始,這些懺悔書在省紀委網站上向社會公布,目前已經更新到第9封。
這些懺悔者原本都有一段輝煌的過往,初入官場時并無“貪念”,至于后來自己淪落的原因,4人強調了“友情”的原因。某市縣鄉公路管理處原主任寫道,“我十分注意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友誼,我認為這是一個人好的品性,但我們沒有正確處理好友誼的把持度。”某市原市長助理寫道,“在我涉案的當事人中,多數是我多年的朋友、同事。我感覺幫他們是自己份內的事,當有人登門致謝時,也覺得心安理得。”
還有一位某縣海洋漁業局原局長之所以受賄是因為想著退休前撈一把。“覺得自己過了50周歲。按照組織部門的規定,局長也干不了幾年了。”他由此提醒老干部,一定要從一而終潔身自好。
聊城市一位領導干部告訴記者,網上公布的9篇懺悔書有所刪減,作為內部教育讀本的33篇懺悔錄更為詳細,“對心靈的沖擊比較大”。他解釋說,之前他也看過很多警示教育的教材,但是跟本地聯系得不是很緊密,“看過之后也沒有太多的震撼和感受,看看就過去了。”
這位領導干部告訴記者,也是考慮到身邊人身邊事的教化作用,聊城正在進行當地警示教育案例的編纂工作。“領導著重要求選取聊城當地的腐敗案例。”
走進監獄與貪官面對面 參觀監獄也是各地進行警示教育中的一種常見方式。根據此前青島市紀委公布的消息,今年9月份,青島市集中開展黨員領導干部廉政警示教育活動,各區市和市直機關近千名處級領導干部參觀了監獄及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
參觀監獄,近距離感受貪腐失去自由的后果,加之其中常有服刑人員現身說法的環節,震撼效果較好。市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站一位領導在自己的觀后感中寫道,“通過參觀活動,對高墻內外的區別有很深的體會,思想上受到很大的觸動,也引起了自己很多反思。失去了才知道自由的寶貴,只有時刻堅持廉潔為公,不觸碰法律和道德底線,才能擁有這寶貴的自由。”
青島市發改委一位處級干部也寫到了聽取兩名服刑人員報告后的感受。“報告者分別是原市外經貿局的一名處級干部和原交通銀行一名支行長,罪名分別是受賄和詐騙。前者不少參觀人員都認識,所犯問題也極具代表性,報告時幾度哽咽不能出聲,讓人既惜且憤。后者已經59歲,因非法集資堵不良賬目窟窿而入獄,說起90多歲的老母還在盼兒回家,妻子臥病在床,也是幾度淚下。”
接受記者采訪時,青島市婦聯副主席李艷茹表示,參觀監獄也是“干部任前廉政教育”的一項內容,能夠讓人在開始接受權力的時候就有所警示和畏懼。
參觀監獄進行警示學習的還有領導干部的配偶。考慮到近年來,在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中,夫妻聯手作案的比例較高,不少貪官的背后都有“貪內助”在推波助瀾。2010年,青島開展了對市管領導干部配偶的廉政教育活動,先后組織1700名市管領導干部配偶參觀青島監獄。
也有一些地區通過旁聽庭審的方式 ,由貪腐官員現身說法,開展警示教育。今年8月,山東省鄒城市紀委就組織了該縣經濟基礎較好村或財務混亂村的村會計,到市法院旁聽職務犯罪庭審,“發揮案件查辦的典型教育作用,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
制度建設必須跟上 在上述傳統課程的基礎上,這些年來,各地都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探索,也有了一些創新課程,比如廉政微電影、本地廉政戲等。
這些廉政警示教育確實了發揮的效用。全國多地都曾出現接受廉政教育后 ,投案自首的情況。比如,2012年4月,擔任山東沂南縣某鎮獸醫站站長的汪立祥在觀看了預防職務《機關算盡,法網難逃》警示教育宣傳片后,到該縣檢察院投案自首。這是2011年沂南縣開展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活動以來,第7個主動到該院投案自首的職務犯罪嫌疑人 。
“接受教育后投案自首,這是看的見的影響,有的在接受了警示教育后不敢‘伸手’了,這也是教育的一個作用。作為預防犯罪的基礎性工作,警示教育活動是很有必要的。”山東某地紀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中紀委宣教室宣教處處長陳江華也談到廉政教育在預防腐敗上起的作用。他說,預防腐敗需要發揮包括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廉政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單就廉政教育而言,比較難以對效果進行量化。“但廉政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旦形成廉政文化就會發揮作用,就像我們現在一些貪腐行為也是受傳統文化中一些糟粕思想影響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讓警示教育真正發揮作用,仍是一個待解的問題。記者梳理山東省紀委公布的9份落馬官員懺悔書發現,其中有3位都提及了自己曾經接受過警示教育,但最終沒有將其內化為內在自覺。
“以前,我也曾經坐在禮堂里,聽過警示教育報告,也曾經為犯罪人的下場而嘆息和不齒,但我沒有認認真真、入腦入心地學,更沒有聯系個人的思想實際學,總認為蹲監坐牢是別人的事,與根正苗紅的自己怎么也聯系不到一起。”已落馬的某縣原縣委常委、副縣長寫道。
某區機關服務中心原主任助理寫道,“過去單位組織政治學習、法律學習,也參加了,也學一點 ,但那都是為了應付一下工作,裝飾一下自己,實際上在心里是抱著學不學無所謂的態度,根本沒有把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廉政教育雖然按規定學了,但也很膚淺,沒有學進去,更談不上鉆研。”
對此,中山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倪星教授認為反腐倡廉是一項浩大的綜合工程,應該客觀看待警示教育活動的作用。“反腐體系由警示教育、制度建設與運動式反腐三部分構成。警示教育改變人的動機,起到讓人‘不想腐’的作用。制度建設堵住腐敗漏洞,起到‘不能腐’的作用。運動式反腐通過一定時間段的嚴懲腐敗,起到‘不敢腐’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通過參觀監獄、觀看宣傳片等警示教育針對性強,能夠起到震懾作用。看到過去的老領導老同事因貪腐失去自由,會很震撼,但很難持續起作用。人性都是很脆弱的,一旦回到現實中,或者時間一長,面對誘惑,這種警示效果或許就起不到作用了。”倪星告訴記者,針對“不想腐”的警示教育一直很受重視,但方法上也應該有創新。“我們常說警鐘長敲,怎么保證長敲,誰來敲這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文/記者 朱艷麗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