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助活動已結束5年,呼吁捐助物資的帖子仍在熱傳。
隨著全國范圍內氣溫驟降,一則呼吁人們向西部貧困地區
捐贈衣物的帖子近日在網上熱傳。記者逐個落實帖子中所列20個地區捐贈對象,發現絕大多數捐贈活動在2009年就已經結束,然而募捐消息卻一直在網上流傳,不少愛心捐贈的物品因無法接收被退回。
捐物帖子熱傳難辨真假 “最近‘朋友圈’里不少人在轉一個捐助的帖子,帖子里面的孩子看著太可憐了,我們家也有閑置的棉衣棉被想捐給他們,但是不知道這帖子里的地址是否正確。”近日,市民王女士的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一則捐助帖子,帖子標題為“不穿的衣服別扔,寄給大山里的孩子好嗎?有郵寄地址和電話,求轉發!求擴散”。
點開帖子鏈接 ,立即彈出了一個圖文并茂的頁面。帖子開頭寫道:“為這些被遺忘的孩子送去我們力所能及的一點點溫暖。如果你還有不想穿的舊衣服什么的,只要干凈完整一點的,不妨洗干凈打上郵包按照下面的地址給他們寄過去,因為他們太需要我們的關心了,或許我們能做的只有那么一點點,甚至微不足道,但是有你的一雙舊手套,他們這個冬天可能就不冷了;有你的一摞舊教材,他們可能就能走出山村改變命運……”
帖子附著20個物品寄送的地址及聯系方式,每個地址都配上了一幅圖片,圖片中一個個貧困山區的孩子大冬天穿著單薄的衣服、露洞的鞋子,手捧干糧,周圍環境也是破敗不堪,看著就讓人辛酸。
記者搜索發現,該帖子不僅在“朋友圈”廣泛傳播,在微博、大小論壇,甚至一些地方網站上都在廣為傳播,關注者不計其數。
捐助活動5年前就已結束 記者注意到,帖子中所列的20個捐助地址均為西部落后山區,其中有學校、有福利院、有救助站,還有地方民政部門。記者撥打了其中10個留有電話的捐助對象,結果發現多數電話無法接通或者已經是空號,只有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區、甘肅省民樂縣、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得石中心校電話還能撥通,但對方的答復卻讓人大感意外。
“捐助活動結束好多年了,感謝愛心人士的關心。”攀枝花米易縣得石中心校工作人員表示,帖子中的聯系人也已經不在學校工作了。甘肅民樂縣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該活動在2009年已經結束,捐助聯系人也已經離職。“這個事已經過去5年了,當時應該是志愿者團體把我們發布的一些求助信息整合起來放到網上,活動結束后帖子一直沒撤,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愛心人士聯系我們想要捐贈,尤其到了天冷的時候,一天能接好幾個電話,也有很好心人沒聯系就把東西寄過來,我們也沒有辦法接收只能給退回去。”民樂縣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希望愛心人士將物資捐贈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記者又查詢到幾個沒有留電話的捐助單位,聯系后也得到同樣的說法。
捐助面臨儲存及運輸難題 記者采訪得知,島城很多市民有向貧困地區捐助物資的意愿,其中資金捐助有專門的渠道和專門賬戶,但對于實物捐贈卻不知道該如何操作。12月2日下午,記者聯系了青島市慈善總會得知,工作人員表示,慈善總會從來沒有長期的實物捐贈活動 ,只是在個別事件對個別捐贈對象進行定點募捐,目前青島還沒有一個官方的實物捐助途徑。
記者隨后聯系上青島最大的實物捐助團體青島慈潤愛心社,相關負責人王先生表示,實物捐助普遍存在存儲及運輸兩大難題。慈潤愛心社從2007年開始至今,平均每月收到島城愛心人士捐贈物品近 10噸,只得租賃專門的倉庫儲存,隨著租金的日益增長,倉庫也是被迫換了好幾個地方。物品運輸是實物捐助的另一大難題。“我們每年光運送這些物資到中西部地區就花費十多萬元,這筆費用對于我們這種沒有任何營收的社會團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王先生介紹,除了以上兩點,很多市民捐贈物品不符合標準無法寄送也是一大難題。“以舊衣物棉被為例,我們明確要求貼身內衣不能捐贈,其他衣服必須清洗消毒,但我們每天還是會收到帶著異味的衣物,還有的已經有明顯破損,這些物品我們只能給打回去。”王先生說 ,愛心社長期保持70名左右的義工來操作實物捐贈這個事,如果市民不仔細了解需求,只是將不需要的物品一寄了之,這不僅給義工造成很大工作壓力,也會讓這份愛心無法傳遞到真正需要的人那里。
文/圖 記者 景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