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都市報12月1日訊(記者 李飛鴻) 12月1日,市南區組織了部分市民代表前往小澗西參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終端,了解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
上午10時左右,記者跟隨市民代表一起來到青島市小澗西垃圾綜合處理園區,據了解,園區內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1座,總處理能力每日達到6600噸,其中填埋場7座,焚燒發電廠1座,堆肥場1座,綜合處理廠1座,餐廚垃圾處理廠1座。
“來自全市各地的垃圾被運來之后,首先被倒入垃圾儲坑,其中的液體物質從坑底排進專門污水處理終端,其他的物質被投進焚燒爐焚化,用來發電。”現場一位工作人員講解說,焚燒發電廠每天能處理1500噸生活垃圾,可發電60多萬度,除了發電外,垃圾焚化后每天可產生大約400噸爐渣,這些爐渣可用來做路基等材料。“如果市民在前期將垃圾進行分類,那么到了這里后,我們會按照‘干’和‘濕’再分為兩大類,干的直接投進焚化爐,濕的進行生化處理堆肥發酵,這樣不僅能提高焚燒發電的效率,而且濕的那部分還能生成堆肥產品。”
據了解,從12月1日起,市南區又新增了1.5萬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截至目前,市南區已在10個街道299個封閉式物業小區和1434個開放式居民樓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涉及居民15.3萬余。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