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湖街道老年幸福日間照料中心內,老人們在一起做小游戲。
根據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強養老服務業的意見》,到2020年,全國城市社區要實現
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在島城,已經建立起547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萬多名老人享受到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因為離家近、環境熟、費用低等原因,社區養老頗受老人青睞。近日,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日間照料中心缺乏專業社工、場地有限、醫療條件較弱等,
發展受限。
已建547個日間照料中心 每天早上,40多名老人陸續來到八大湖街道的老年幸福日間照料中心,一同娛樂、吃飯、休息、學習,到了晚上再各自回家。“在這里不僅受到特別好的照顧,最重要的是娛樂休閑活動讓我的精神狀態很積極!”今年83歲的老太季文馨家住紹興路附近,兩個女兒在日本定居,“她們讓我去日本,我不想去,語言不通、人和環境都不熟悉,白天他們都要忙,也沒法陪我。”季老太說已經在社區生活了幾十年,現在每天到中心和老朋友們看書、畫畫、打牌、游戲都成為生活必備項目,在日間照料中心,她覺得“很踏實,很有安全感”。
截止到去年年底,這樣的日間照料中心在全市已經有547個,2萬多名老人在日間照料中心享受娛樂、養老等服務,其中的116個日間照料中心具備助餐配餐功能,約5000名老人可在享受到助餐服務。另外,社區養老互助點2110個,分散在不同社區,參加活動的老人有1萬多名。
“就是像托兒所一樣的托老所,子女可以白天把老人送到這里,晚上下班后再將老人接走。”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環境熟悉費用低受歡迎 很多老年人不想離開家,但家里又沒有合適的人照顧,因此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成為首選。“到一個新的養老院,老人需要重新融入和適應。而日間照料中心離家近,在多年居住的熟悉環境,不會有陌生感,又能受到專業的社工照顧。因此很受歡迎。”延安路街道副主任馬海莉介紹,這幾年,政府在財政、政策上很扶持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相結合,打造“無墻養老院”,這是養老模式的發展方向之一。
在河西街道大山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可享受五星級的養老服務,該照料中心依托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建設,除了用餐還可提供日托、周托、月托和季托,費用分別為15元、120元、400元和1200元,價格遠低于養老院。
靠兼職義工,缺專業社工 在八大湖街道老年幸福中心,每天有四五十名老人休閑活動,但記者看到,照顧老人的一般只有固定的兩名專業社工,楊曉玲和紀云波,她們也是中心的負責人。二人經過了資格考試,考取了中級社會工作師,成為一名專業社工,而事實上,在照料中心工作的很多社工并不是專業人員。
“我們的服務人員一般都是兼職,比如一些單位的上班族愿意從事老年服務活動的,周末的時候會來幫忙,另外主要群體就是大學生,高校里有很多志愿服務類的社團,我們和他們結成對子,定期過來為老人服務。”楊曉玲介紹,還有很多50~70歲的老人,身體健康可以自理同時具備才藝,愿意加入義工隊伍,幫助其他老人進行書法、歌舞、吟誦等方面的學習。
醫療服務條件難保證 “四年前,我們在金都花園找了一個地方,為老人提供日間服務,想打造一個溫情家園。”楊曉玲說,但因為是民營,所有的費用都自己出,單房租一項就難以承受,一兩年就運營不下去了。“正巧當時市里面開始提倡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市南區民政局也給予很多政策支持,八大湖街道又給了這么一塊地方,讓我們在這發展,幸福中心才建起來了。”
記者調查得知,在一些老城區的社區,除了費用的問題,就連想新增或騰出一塊面積較大的場所建照料中心,都幾乎找不到。
記者看到,大山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依托福彩四方老年公寓進行高標準建設,配有專業門診,有各種醫療設備,有資質的專職醫生為老人量身服務,每周至少測一次血壓 、做心電圖等,還上門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測血糖。但這樣的條件,多數照料中心難以達到。
引入社會組織活躍社區養老 記者了解到,目前政府支持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其中包括房屋建設、租賃、改造等,幾乎都由政府買單。而很多中心的運行,暫時還依托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管理運轉。只有少數規模較大的中心是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或民間力量來運作的,據介紹,這部分的比重目前僅占3.5%。
“現在社會老齡化趨勢不斷增強,目前的發展還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在發展機構養老的同時,社區養老因為具備距離近、環境熟悉等先天優勢,絕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民政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島城老年人口每年凈增約6.6萬人,機構、社區、居家養老在相互結合中不斷發展,但仍存在很多難題。擴大社區養老的服務面、拓展深層次服務,不能單純依靠政府、街道、社區來做,還需要引入民間資本的力量。
目前島城已經形成了“政府搭建平臺、政策扶持保障、社會組織運作”的服務機制,今后,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讓市場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應當是未來養老服務發展的方向。文/本報記者 朱薪雨 圖/本報記者 李雋輝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