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藍色硅谷安裝預制管廊現場,裝上后很快可以回填路面。
管廊高度均為2米,足夠一人通行,方便后期管線維護人員進入檢修。
半島都市報11月2日訊(記者 馬正拓) 相信很多市民都對城區道路重復開挖等行為深惡痛絕。隨著城市的發展,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電信、工業等
地下管線越來越多,不免出現開挖道路對管線進行維護等現象 。記者2日獲悉,藍色硅谷核心區、新冠高架路等工程采用的新型預制地下綜合管廊,不僅可以將各類管線全部納入,還能夠避免埋設及后期維護時長時間開挖道路。今后,城區有條件的道路都將推廣這種“搭積木式”的預制管廊。
據了解,目前島城道路下面鋪設的地下管線多達十幾種,除供水、供熱、供氣、排污歸市政公用部門統一協調管理外,其他的諸如通信、供電等地下管線均自成體系,分屬于不同的單位。由于管線建設的綜合規劃和各專業規劃之間的銜接不暢,導致管線養護管理時,很多部門都需對道路進行開挖。雖然本市近兩年出臺多種措施,確保在配合市政道路建設時,各地下管線所屬單位共同施工。但仍避免不了出現道路重復開挖現象,對城市交通及市民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為了解決備受詬病的“城市馬路拉鏈問題”,社會各界一致呼吁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盡可能將各類管線全部納入。比如在高新區,本市就規劃了近80公里的綜合管溝,將電力、通信、熱力、給水、中水等市政管道和工業預留管道等全部納入其中,從根本上解決了道路反復開挖的問題。“建設綜合管溝需要對道路長時間開挖,而高新區人車稀少,受施工的影響較小。”市城鄉建設委有關人士介紹,但要在城市建成區構建地下綜合管廊,顯然不具備類似的條件。
11月2日記者獲悉,島城目前新研發了一種新型的地下綜合管廊,將管廊分為一段段兩米長的鋼筋混凝土預制件,每個預制件都預設有接口。施工過程中,可以像“搭積木”那樣,將預制件在地下拼接好,形成一個兩米高的地下綜合管廊,將各類地下管線統一納入。“以往的地下管溝往往是在現場用鋼筋混凝土澆筑,開挖道路面積較大,施工時間也長。”市城鄉建設委建材辦有關人士介紹,而預制管廊相當于升級版或者加強版,解決了以往的弊端不說,綜合成本也比現澆要小。
而在本市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已經采用了這種新型的綜合管廊。記者獲悉,藍色硅谷核心區科技路和鳳凰山路的修建過程中,已經采用了兩公里。此外,為了配合新冠高架路施工,沿線的高壓電線需要入地,在經過昌樂河段時,也采用了這種綜合管廊。另外,青島港集團八號碼頭門前的電力入地施工時,預制管廊也發揮了其施工時間短、路面開挖面積小等特點,減少了對進出貨車的通行影響。
探訪
預制管廊可承受載重15噸貨車碾壓 11月2日,記者來到位于即墨市藍村鎮的青島茂昌建材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的車間,島城最新研發并采用的預制綜合管廊就是在這里生產的。據市城鄉建設委建材辦有關人士介紹,本市剛剛對這些預制的管廊組織了專家評審鑒定,并順利通過,今后將在全市范圍內有條件的路段大力推廣。
走進車間,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個個已經做好的鋼筋混凝土預制件,排成一長溜兒,看起來像是一個方形的“箱子”。據該公司總經理曹鍵介紹,目前他們預制的混凝土管廊高度均為2米,足夠一人通行,方便后期管線維護人員進入檢修。管廊的寬度為2.5米,但可以根據所容納管線的數量以及道路的實際要求,進行加寬處理。就這個空間,已經足以容納電力、污水、自來水、雨水、通信等管線。管廊每一節均為2米長,安裝時,只需要按照地下管線的長度,逐節將管廊用吊車吊至地下,依次進行拼接就行了。為了方便拼接,記者注意到,每節管廊都還設計有專門的卡槽。
在車間的另一側,一副副已經扎好的鋼筋骨架整齊地碼放著。曹鍵介紹,每節管廊都采用了鋼筋龍骨,加注混凝土后每節管廊都是一次成型。考慮到國內道路上貨車的超載問題,因此設計的承重能力也比國外提高很多,可以經受載重15噸的貨車一側車輪隨意碾軋。
除了地下管廊之外,該公司還配套設計有預制的檢查井。
防水級別堪比海底隧道 記者注意到,每節管廊的四角都設計了一個成年人大拇指粗細的小孔。“這是為了防止管廊沉降,專門預留的拉索孔。”曹鍵介紹,以往地下預設的管線涵溝,時間久了最容易產生沉降問題。而他們設計的預制管廊,利用預留的卡槽拼接好以后,還會在四個角各穿上一條預應力鋼索,會越拉越緊,最終將每節管廊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可有效避免沉降問題。
同時,地下綜合管廊要面臨滲水問題。“電力管線往往都是高壓電,而通訊線路也怕滲水。”曹鍵說,以往的管線涵溝經常因為防水處理不好,導致管溝內積水較深,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而且給后期維護帶來極大不便。而預制管廊雖然是像“搭積木”那樣拼接在一起,但管廊接縫處將逐一進行防水處理,采用的是日本進口的防水膠。這種膠的防水效果,堪與目前膠州灣海底隧道的防水效果相比。
更重要的是,這種預制管廊在現場安裝過程中,比較省時省力。采用這種預制管廊后,可以對道路逐段開挖,拼接后可以立即對道路回填,減少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記者獲悉 ,由于低溫條件下無法達到修路標準,因此北方城市大多選擇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集中整修。青島市規定在旅游旺季不得對市內主要道路進行掘路施工,因而每年的三四月份就成了市內道路“開膛破肚”的集中期。今后一旦采用這種工廠預制的地下綜合管廊,地下管線施工就無需再受季節影響,即使是在冬季也可以施工。
■現狀
藍色硅谷率先使用 記者獲悉,這種新型的地下綜合管廊從開始研發設計到最終產出,耗時一年多。期間,研發單位歷經周折。“這項技術是日本最先發明的,但是不向中國轉讓。”曹鍵說,最終輾轉找到了一位參與研發設計的華裔教授,才成功將項目引進國內,目前除青島外,僅計劃在大連設廠生產。
據青島國信藍色硅谷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人員介紹,由于藍色硅谷核心區軟土地基分布廣泛,且施工時間恰逢雨季,采用現澆方式修建地下綜合管廊施工難度和施工風險極大。而使用預制綜合管廊后,不僅最大程度地縮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而且減輕了降雨對軟土基槽的影響,極大地降低了施工風險。“以50米地下綜合管廊為例,如果使用現澆技術建設,不考慮降水的情況下立模、綁扎鋼筋、澆筑、養護等施工時間就要十幾天,使用預制綜合管廊技術后,吊裝的時間只需要一兩天,節省80%的時間,成效明顯。”
據曹鍵透露,與現場澆筑的地下管涵相比,預制管廊的造價并不高。“現在人工比較貴,現場澆筑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綜合成本其實比預制管廊更高。”曹鍵介紹,目前本市已經有不少市政施工單位前來考察,今后有望在島城多條道路及區域采用。
■鏈接
3年時間解決“馬路拉鏈” 據介紹,地下綜合管廊亦稱“共同溝”,即把市政、電力、通訊、燃氣、上水、中水、排水、熱力等各種管線集于一體,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間建造一個集約化的隧道。同時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控制系統,是一種城鎮綜合管線工程。地下綜合管廊分為干線、支線、纜線三種形式。
事實上,地下綜合管廊在我國城市建設中已有北京(國內最早,1958年)、上海、廣州、濟南、沈陽、大同等城市應用實例,技術日漸成熟,規模逐漸增長,但總體來講尚處于探索階段。國外早在19世紀,法國 、英國、德國等就開始興建地下綜合管廊。
專家認為,道路與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應實行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管廊內應留有足夠的空間,便于人員和設備進入其中鋪設或維修。新建道路時先建地下綜合管廊,再建道路,“溝”先“路”后竣工交付使用。
記者獲悉,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經驗交流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表示,在城市新區建設綜合管廊是解決“馬路拉鏈”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國已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對于有條件的老城區,可以結合市政路改造,把各種地下管線盡可能規劃布置在步行道或其他空間下。
文/圖 記者 馬正拓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