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國共產黨
十八屆四中全會大幕20日拉開大幕。“
依法治國”,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第一次鐫刻在黨的中央全會的歷史坐標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緊緊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一全黨作出的戰略抉擇,高揚法治精神、發展法治理論、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通過法治化解當下社會復雜問題 歷史的演進為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了時間窗口——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此時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表”已進入倒計時,而經濟社會發展則面臨許多新形勢新課題——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范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當下社會問題復雜性與應對方式簡單化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理論闡述,不斷豐富和完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時代呼喚依法治國,群眾期盼依法治國。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直面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積極回應群眾呼聲,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面部署。專家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既有理論層面的深邃思考,又有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具體部署,展現出系統推進、重點突破的態勢。
注重頂層設計改革司法體制 “全面推進科學立法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如何處理深化改革所必需的“破”與法律規定上“立”之間的關系,成為檢驗執政者依法執政、依法治國的一個風向標。
2014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抓住主要矛盾和重點問題,把政府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論斷,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決心和意志。
近年來,佘祥林、趙作海等冤錯案的曝光,使公正司法問題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加快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提上了黨和政府的議事日程。
延續半個世紀的勞教制度退出歷史舞臺,密集出臺防范冤假錯案制度規定 ,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全面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制、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系列司法體制機制改革舉措相繼推出,著眼全局謀劃、注重頂層設計、解決現實問題。
黨必須和善于通過法律來治國理政,以確保國家政權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有序化。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任鐵纓說,集中清理之后,適應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中吸納這些年黨建創新的成果,黨的法規制度將更加具有生命力,將為管黨治黨、執政治國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培育法治精神讓人們對法治形成信仰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確認和體現。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 、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了“禮法合治,德主刑輔”這一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的精髓要旨。
“這是執政黨治國理政認識的重大提升,為科學汲取古人治國理政智慧提供了鏡鑒。”專家指出,“數千年來,‘禮’與‘德’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也必將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對國家的公民而言,對于法 、禮、德等規則的遵守,就是要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依法治國,貴在樹立法治理念,追求法律至上、公平正義、尊重程序、保障人權的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精神,重在讓人們對法治形成信仰,使法治變成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切難題,只有在改革中才能破解;一切愿景,只有在實干中才能實現。
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康莊大道。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為新起點,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必將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法治中國更加光明的前景。
據新華社
■鏈接
全球高度關注四中全會
攻堅“權大于法”反腐進入制度節點 10月20日,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就要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不僅吸引了國內媒體的目光,也引發了境外媒體的高度關注,這次會議被稱為判斷中國改革走向的風向標。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指出,自本屆中國政府就職以來,反腐就一直是其重要政策。這次反腐運動持續時間之長、力度之大,令幾乎所有人震驚。習近平的反腐行動得到了中國民眾的擁護,互聯網上滿是支持中國國家主席重拳反腐的言論。
境外媒體分析,中國的反腐工作或將迎來從治標到治本的節點。習近平提出的“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的目標,也逐步向現實邁進。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分析,司法體制改革與反腐制度化將是本次會議的兩大亮點。四中全會是否以及如何部署和落實,是觀察中國未來走向的一個重要指標。
十五大上,依法治國方略首次被提升到執政黨和國家政治層面,并在歷次黨代會上一再重申。但17年來,將研究“依法治國”作為中央全會主題,還是頭一次。
路透社則稱,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推進的政治經濟改革及反腐已進入攻堅階段。將主題明確為“依法治國”,則指向“權大于法”這一公權力痼疾,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搬開絆腳石。據人民日報客戶端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