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從富僅存的兒時照片。
劉從富近照。(圖片由劉從富本人提供)
公安部首批公布的60名被解救未查清身源兒童中,他是年齡最大、被拐時間最長的一位。
尋親15年,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上過當、受過騙,無數次失望過,仍不言放棄。劉從富說,“一想到我的親生父母可能日思夜想盼著我回家,我就不能停下尋親的腳步。”近日,他得到家有可能在菏澤一帶的消息,于是尋求本報幫助,渴求能圓回家的夢。
身世之謎:模糊的記憶是殘存的一點線索 從劉從富身份證上可以看到,他出生于1976年。據公安部“寶貝尋家”資料顯示,他于1983年左右被拐賣至安徽界首。然而不論是界首市公安局刑偵大隊的刑警還是劉從富本人,抑或是劉從富的養父母,都已經說不清他是1982年或是1983年被拐賣至界首市的。
由于時隔30年之久,劉從富對被拐的記憶已然有些模糊。“不知道自己當時幾歲,只記得在一個汽車站,是個挺熱的夏天,有個男人拿一輛紅色玩具車,車會發出嘟嘟的聲音,我就這樣被騙走了。”
劉從富依稀記得,被拐后先坐綠皮火車再倒汽車,下了車以后,還走了很長時間的鄉間小路。“那時天氣很熱,田邊有很多機井和噴灌機,抽了井水后澆地。我因為口渴,就趴在路邊一個桶里喝水,那水里有柴油味。” 在劉從富殘存的記憶中,對火車印象深刻,但已說不出具體情形,只記得有個中年女人曾經在他身邊。 “好像家鄉有一條大河,人們用大網捕魚。小時候經常吃圓圓的魚、在長木板上壓的寬面條和紅果。”
離鄉已久的劉從富身上仍帶著家鄉的印記。“村里不少人跟我說,剛到村里時,我說的還是家鄉話,打人說是‘卷人’,小便說是 ‘尿泡’。我記得有個小名叫 ‘寶寶’。”
長在新家:在養父母關懷中長大的“外來人” 劉從富的新家有一個大他四歲的姐姐。從繁華的城市到僻靜的鄉下,陌生的生活環境讓他一度對新家很是抵觸。“剛去的時候不吃飯、不喝水,也不喊他們大、娘(當地對父母的稱呼)。后來直到餓得受不了,才開始吃飯,開始喊他們。”
盡管他接受了新家,但在他的記憶中,從來都知道自己并非養父母親生。“村里一直有人好奇我的身世。從我到界首,就經常有鄰居問我,‘你是哪年來的?記不記得是從哪來的?父母是誰?’后來我才知道把我帶至新家的人與養父母是親戚關系,當年養父花了600 元把我買來。”
在新家,劉從富念了小學,在當地塑料廠、窯廠打工,直到1994年參軍。退伍后的劉從富回到界首,被當地一家頗有名氣的酒廠聘用。一直以來,養父母對他關懷備至,他生活忙碌而充實,并沒有動過尋親的念頭。直到1999年,劉從富到了該“說媳婦”的年齡。四月的一天,他聽到養父劉子林和叔叔為家事爭吵。“叔叔在村里說我是皮兒,就是說我是沒人要的、沒有父母的小孩。這樣一來,我在村里成了個外來人,沒人會愿意把女兒嫁給我。”劉從富從此下定決心找尋親生父母。
尋親之路:大江南北親子鑒定十多次都落空 劉從富沒有想到的是,即使找到了拐騙他的嫌疑人,回鄉之路卻也如此坎坷與漫長。 1999年5月,劉從富在一個大伯的幫助下找到了當年帶他來新家的人,問他自己到底在哪“走丟”。“后來那個人安排我結識了一對河南夫婦。那對夫妻說了我被拐賣時的一些情形,和我自己的記憶都差不多,我就相信他們是我親生父母了,養父帶著我認了親。”
然而這對夫妻卻沒有劉從富所想的親人之間應有的關懷,反倒是借生病等理由先后從他那拿走一萬元。“我結婚生子,這對夫婦都沒怎么過問。我曾提出做親子鑒定,他們嫌貴也給拒絕了。后來終于有機會做鑒定,才確認他們是假扮的。可能當年帶我去新家的人不想我報案才找人來頂替的吧。”
這次受騙經歷一度讓劉從富情緒低落,但不斷出現的新希望讓他一直努力堅持。在 2001年,寧波一對湯姓夫妻得知劉從富額頭有一個陳年傷痕,特意趕去界首提取了血樣,帶回寧波做鑒定。在等待的半個多月里,湯姓夫妻和劉從富經常通電話,彼此都已經把對方認作家人。
但鑒定結果卻顯示,配對率不吻合。“我當時特別絕望,接到通知后,號啕大哭。”劉從富說,當時心灰意冷的他一度有了放棄找親生父母的念頭。但湯姓夫妻依然關心劉從富,再想到自己的父母也可能茶飯不思、日思夜想等自己回家,他又重燃信心與希望。由于時隔久遠,雖然警方在調查后確認劉從富是被拐賣,卻無法認定帶他來新家的人便是拐賣人。界首市刑警隊的王隊長告訴記者,“嫌疑人說當年是受人之托帶劉從富去的界首新家,無法從他口中得知劉從富到底是從哪里被拐騙來的。”不過民警還是提供給劉從富一些省區被拐時間與他大致相同、年紀相仿的尋找丟失孩子的家長信息。
根據這些線索,他相繼跑遍了福建、四川、廣西、吉林、湖南、山東等地,與多位家長見面,親子鑒定也做了近十次。 “有不少孩子走丟的父母覺得我跟他們孩子長得像,我就去他們那找尋,可有的丟失時間、地點不相同。親子鑒定也做過不少,但每次結果都讓人沮喪,配對率不吻合。”
新的希望:鄉音像菏澤一帶,離親人更近了 找得久了,劉從富開始靜下來思考。“開始時太盲目了,費了不少精力卻沒找到。我現在決定做一個尋親路線圖。”于是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詳細了解當地方言和生活習慣,與自己幼時的記憶做比對。在多番深入了解后,他把重點放到了山東。
讓他堅信家鄉在山東還有另外一個原因。13日,劉從富在兩名當地民警的陪同下,再次找到當年帶他去新家的人。“開始他一直說不知道,但當我說到山東的時候,他明顯看起來有些激動和害怕,手都發抖了。這個拐走我的人,早前也曾多次來過山東,我口音又很像菏澤一帶,又打聽到30年前不少孩子在菏澤汽車站走丟。這更加堅定了我在山東尋找的決心。”
劉從富不止一次想過與親生父母相見的場景,雖然還沒想好自己到時會說什么,但他表示一定會激動地哭出來。“我想知道父母是誰,他們身體好不好。還想告訴他們我已經獨立了,讓他們放心,另外我也想好好照顧他們,盡一盡這么多年來沒來得及盡的孝心。”說到這,劉從富有些哽咽了。
對于養父母,劉從富說尋親之路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對我的養育之恩我不會忘記,更不會拋棄他們,他們永遠都是我的娘和大。我會盡兒子的義務,照顧好他們的晚年生活。”讀者朋友如果對此能提供一點線索,請撥打本報熱線96706,或者與劉從富聯系,劉從富電話:137089356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