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喜歡坐下聽著音樂喝點咖啡,看看書發發呆,還是喜歡在滿屋的書堆里站著挑揀,與文人氣息濃厚的店主海聊一番,買書之后回家去讀?前者是體驗式的書吧或者叫文化空間,后者則是傳統的實體
獨立書店。
當一些人并不看好這一行業時,在國信體育中心,新型的書店正在轟隆隆的電鉆聲中漸露雛形;同安路上的178青年空間和樺川一路的漢京文化歲歲百年紅藝術館也已新裝納客。書店“
逆生長”是看好未來前景,還是被迫轉型,或者已經脫離了書店主業,成了泛文化產業?一切還有待讀者的體驗。
1 音樂伴咖啡,去書店來一杯 現在的實體書店里還有人嗎?買書吧,大家多是網購,閱讀又多在手機上,還有幾個人到書店里去?10月11日下午,一位知識女青年這樣說。對于傳統書店和文化空間,她的理解是:無論環境多好,也不如自己在家穿著拖鞋睡衣,躺著讀書更愜意。
不得不說,她說的有一定道理 。可是這僅代表一部分人的想法。時光回到10月5日的上午,安徽路的良友書坊內,游客已有些擁擠,站著看書看雜志的,坐下喝咖啡發微博的,逛來逛去看服飾和展覽的人到處都是。
音樂悠揚,咖啡飄香。墻上的《新青年》雜志和《良友》畫報等百年老書刊的樣本,特色的老建筑風格和古舊樸素的擺件,都讓這里顯得特別有味。書架上,青島作家寫的、寫青島文化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多數都是該書坊自己策劃的。影像展廳內,擺放著老攝影師關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歷史的一組老照片,配以“歷史的見證,不能忘記”等解說詞,讓人駐足良久;生活展廳里,精心設計的服飾、布包配以古典氣息的模特照片,又顯得很別致。
看這種場景,會覺得島城書店很繁華,這個行業應該很賺錢。其實也只說對了一半。黃金周期間,良友書坊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以上,最多的時候,算下來一平方米有12個人。這讓運營總監冷艷喜憂參半。
“來的人多,說明我們受到了認可,同時也很擔心太多的人會破壞這里的安靜與悠閑,影響讀友們的感受品質。”冷艷說。200平方米的書店是租的,開業兩年,到現在也只是保持了收支平衡。
看書、喝咖啡、吃甜點,位于南京路創意 100內的“不是書店”,也是文學愛好者和小資青年們的聚集地,節假日和周末也經常熙熙攘攘。
相對而言,傳統的實體書店內,像漢京書店、我們書店、大唐書社等,平時都很安靜,書友和銷量不是太多。
市場還是收縮的,書店還是在下坡 ,無論是“我們書店”的馬一,還是“不是書店”的張兵林,都這么說。至少從圖書銷售而言,這兩年下降明顯。
2 網絡快時代,如何尋路書海 馬一戴著副小眼鏡,很高很瘦,走路有點發飄,整天笑嘻嘻的,他就是“我們書店”的老板,是北師大古文獻學的碩士,還在知名出版社做過編輯。研究生期間就擺攤賣書的他,2008年與合伙人“馬胡子”一起,謀劃開設了這家書店。“我們書店”藏身在昌樂路文化街一棟小樓的三樓,上下兩層,有兩萬多冊人文社科類圖書,都是“馬胡子”一本一本挑來,從北京運到青島的。
網絡對實體書店有何沖擊,又該如何應對?馬一說,“我們書店”基本都是半價圖書。網上的特價書,有價高質次的,有價低質次的,總有一些人想找好的版本,拿在手里翻了看看才確定要不要買。這就是書店的客戶群。網絡沖擊當然有,比如說現在一天也經常只有一兩百元的營業額。
除了賣書,“我們書店”也干起了體力活,走上了策劃書籍、代為出版的道路,出版了“我們文叢”“大家BOOK”等一系列書籍。有的是拿來賣,有的是當事人出于愛好,為了紀念或者送人。馬一說,這是他們的一個方向:做服務。
現在主要是從網上買,畢竟折扣更大一些,另外就是到“我們書店”、學苑書店去淘好書,網友“九品校書郎”這樣說。“俺媳婦平時就用手機看書,我有時候也在網上看個‘盜墓筆記’什么的。”作為書店的老板,馬一也不諱言讀書方式的改變。
近十年來,已有一批書店倒下。能夠堅持到現在的,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品位,有獨特的讀者群。“我們書店”比較純粹,好版本的人文書籍比較多,價格也便宜;學苑書店是社科類圖書,大唐書社以上海古籍、中華書局的精品書為主打,漢京書店主要經營收藏、鑒賞類圖書,而且有藝術類圖書的渠道。
怎樣吸引讀友,怎樣推廣書籍,書店也做了各種嘗試。2009年,“不是書店”開業后,通過大家開討論組,共同分享讀書心得,打造了一個小資、文藝情調的文化俱樂部。同樣,繁花·我們圖書館、良友書坊等,都有讀書會等存在形式:提供了一個可以邊喝咖啡邊讀書,也可以單純來感受讀者氛圍的一處場地。
事實上,在豆瓣網上,島城的實體書店都有自己的領地,發布新書到了或者各種活動的信息等。良友書坊的冷艷說,正是有了網絡和自媒體,不是書店、良友書坊才迅速成為島城的文化地標。讓這兩家書店成了文藝青年們繞不過去的檻,好像到青島之后,不去看看、品品,青島就白來了。
3 書店追夢文化綜合體? 都在求生存,都在謀轉身。不過是方向不同,有的走得近,有的走得遠。
比如說,燕兒島路、泉州路附近的學苑書店 ,幾年前裝修之后,擺上了咖啡和茶點。而學苑書店高密路店 ,則漸漸變成“雜貨鋪 ”,賣起了服裝和雜貨如手繪地圖、明信片、個性便簽本、環保筆等文化創意產品,借助它們拉動圖書銷售。“不是書店”新開張的分店——178青年空間 ,就提出“開放平臺、跨界合作 ”,要打造一個集合展覽、閱讀、沙龍、簡餐于一體的“年輕人加油站”。
而投資1000萬元,在遠離市中心的國信體育中心打造一家營業面積1400平方米的如是書店 ,則要形成一個集合“圖書、咖啡、創意產品、沙龍、講座、演出”的多元化立體經營模式,以書店為載體,提供多種形態的私人訂制服務,島城作家安東因而稱其為“山東首家類似于文化綜合體的生活體驗館。”目前,如是書店已經完成注冊,正在進行裝修,各項進展順利的話,有望年內營業。
房租高,人力成本大,周邊沒有大商場,如是書店能不能賺回成本?安東說,國信體育中心經常有各種演出、演唱活動 ,人氣很旺;停車位眾多,周邊有東城國際 、魯信長春等小區,也很有優勢。
安東說,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文化支出會逐步增多,如是書店正是要填補島城缺少大型實體書店和體驗空間的一個空白。
運作島城獨立書店 20年的段琍 ,也把業態從單純的實體書店進行了拓展。位于福州北路、樺川一路交會處的漢京文化歲歲百年紅藝術館,其實是一家以書店 、書畫、展覽和紅木家具為主的文化空間 。“這里10月7日正式開業,10月8日舉行了京劇票友們的切磋活動 。”總經理段琍說,漢京書店是學術專業書店 ,短期不會受太大沖擊,但從長期而言,房租上漲壓力太大,做藝術館是一種文化融合。
藝術館內擺放的家具和字畫較多,書籍占地卻少了一些。段琍說,很多書還沒有擺上來 ,將來也不純粹以書為主,而是要做書文化、茶文化、奇石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推廣。段琍目前的主要精力在藝術館上 ,不過她表示 ,位于昌樂路文化街的傳統實體漢京書店也會保留。獨立書店 ,貴在獨到的風格,要盡一份社會責任,這一點不會放棄。
傳統書店路子太窄,無論你怎么留戀,也擋不住它衰落的腳步,良友書坊運營總監冷艷說,良友書坊開業起,就沒打算做單純的書店 。而該書坊的擴張計劃是,在湖北路5號打造一個上下三層的青島文學館,通過一個專門的活動場地,來形成氛圍引導閱讀。目前青島文學館處于裝修和設計階段,有望明年春天營業。良友書坊還計劃在東部一家高端賣場開設分店 ,也已與合作方達成共識,正在確定賣場內的具體地點。
新開的青島文學館一樓做成文化空間 ,設有飲品和座位,可以讓人停留,不同的是,書籍的數量將有明顯增加,會是一個明顯的人文書店 ;二樓是青島文學和青島作家文獻展,展現與青島有關的作家創作的書籍和歷史痕跡;三樓是少年良友俱樂部,打造一個青少年空間 ,父母和子女可以進行親子閱讀,為可以獨立閱讀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參加的活動。
4 8%利潤率的誘惑 “我這里更像是個人書房,主要不是為了經營,而是一種個人的生活狀態”,“紙有境界”的老板具先生說。事實上 ,這家書店只在周一到周六的下午才開門納客,老板通過做設計等方式作為生活來源。
“178青年空間不光是提供書籍,更重要的是給公益活動組織者、社會創新項目、獨立設計師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讓青年們一起相聚,讀書或者交友。”“不是書店”老板張兵林這樣解釋。
都說書店行業不好做,為何有的人還要投身這個行業,甚至大手筆投入呢?我們書店的馬一認為,這與經濟形勢不好有關系。包括書店在內,出版行業的利潤,做得好的在6%~8%之間。以前其他行業好做 ,比如說做投資行業的,低于12%基本不考慮,現在其他行業的利潤低了,有些房地產老板、攝影愛好者、古玩、家具老板等,也開始試圖向書店行業轉身。
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尤其是中產階級形成了一定的群體,對于讀書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想尋找有品位的好去處,因此有文化附加值、有書香氛圍的新式書店有了生存空間,島城作家王音從經濟層面進行了分析。
另外一些書店的擴張,與其獨特模式有關。比如說大拇指廣場內的雨楓書館,是北京的一家連鎖書店 ,定位人群是25歲至45歲的知識女性。充值成為會員后,讀者可以在10個月內自由借閱書籍,還可以免費借閱或與其他會員交流經典影片。該書店面積有400平方米,按說成本應該很大,不過與商場是抽成收取房租,因而扎根青島兩年后還能生存下去。
傳統實體書店被稱為城市的精神糧店 ,作家王音曾經寫過《青島獨立書店備忘錄》,盡管鼓勵百花齊放,但是從個人角度,更佩服純粹的實體書店 。而網友“九品校書郎”也說,他很少去書吧類的書店 ,喝杯咖啡的錢就可以買本書了。但是出于書店生存艱難的考慮,對其轉型也表示認可。
曾經在繁花·我們圖書館做兼職的王夢圓說,在書店里服務體味到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足。她很快要出國了,想起這里就會很傷感。
無論什么類型的書店,都應該是推薦閱讀,推薦書。小伙阿木以前在泉州“慢書房”等新式書店工作過,但是他也對很多書店“掛羊頭賣狗肉”表示失望。他認為應該通過各種活動 ,擴大書籍在各個群體的銷路和需求,而不是讓書店變成約會、談生意的場所。
5“獨立”需要怎樣的援手 說起實體書店的時候,業內不少人總是會對國家、外地的政策扶持充滿羨慕,甚至有些望梅止渴的味道。
2013年年底,中央文化產業發展資金首次對北京、上海等12個城市56家實體書店給予獎勵資金9000萬元,每家書店獲得資助50萬至300萬元不等。今年4月份又決定,將扶持政策擴大到江蘇、浙江等12個省市,重點支持小微和民營文化企業。
上海等一些省市自身也出臺了扶持政策,比如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于2012年和2013年分3批共劃撥2350萬元新聞出版專項資金,通過資助和補貼、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對近百家各類實體書店予以資助。
獨立書店是不以售賣教材、考試書籍為主,具有人文氣息和獨特精神的書店,這里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品味,漢京書店總經理老板段琍說,是否可以像扶持影視業、美術館一樣,給予一定的補貼,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據悉,對于島城的獨立書店而言,目前也有政策受惠的地方: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實體書店生存壓力,但是實體書店真正的壓力并不在這里。按照島城作家薛原的說法,除了有相當規模的書店和中間批發商,稅收壓力可以忽略不計。
50平方米的房子,房租從2003年的2.5萬元一年漲到了現在的5.6萬元,房租翻了一番,銷售并未增多,而是在減少,大唐書社的唐老師說,最近5年來基本上每年都虧損兩三萬元,房租上漲是書店面臨的共同難題。71歲的唐老師是青島大學退休教授,他一直在堅守,就是為了創造一塊天地,在城市中打造一份精神綠地。
賣書的利潤有多大,唐教授說,正版書的編書、出書成本大約占定價的35%,靠書號養活員工的附加成本為15%,再加上國家收取13%~17%的稅收,這樣對外批發時就占了定價的65%左右。加上物流運輸成本,書店能賣到七二折或者八五折,基本上就利潤很薄了。再加上人工、房租等成本,基本上都是虧損狀態。只有一些清倉、回收的書,可以按照整個倉庫打包賣,但是機會非常少。
濟南高新區對品聚書吧的扶持,就讓唐老師很是羨慕,濟南高新區與齊魯軟件園園區聯系后,決定減免其3年房租補貼的政策和一系列“軟件”扶持。唐教授說,把店一關很容易,但是再想開起來就難了,希望國家的扶持能夠早日擴展到青島。
像體驗式的良友書坊,也只能保持不賠,一本書二三十元,即便不打折也就是能賺幾塊錢。咖啡的利潤可能要高一些,但是客人們基本上是一杯咖啡、坐半個下午,所以除了像星巴克一樣流水化作業,也發不了財。
幾位愛書人也建議,對于特色獨立書店 ,尤其是有影響力的文化地標,應該有一定的扶持。而“我們書店”的馬一,則對補貼不太感冒,認為接受補貼就會失去獨立。店能開就開,實在賠得不像樣就關門走人——“隨緣”。鑒于這伙計的經常“不靠譜”,不知道這話是不是發自內心。
他山之石
書店賣創意產品成功淘金 不過,近年來,外地卻有不少書店逆勢生長,實現了利潤的暴發。比如說,以提供空間、聚合愛書人為目標的北京字里行間書店,2010年至今已開出13家分店,付費的有效會員人數已過萬,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突破3000萬元。
2013年,上海特色書店“鐘書閣”以實體書店為載體,結合讀書會、新書發布、寫作研討、藝術品展示、生活沙龍、創意集市、試聽影音以及精致餐飲等。不到一年時間,迎來賓客近百萬人次,并迎來二期擴建項目。
南京先鋒圖書則將創意作為書店的最大特色,迄今已經開發系列文化創意產品共5000多種。目前,創意產品銷售占到了書店總銷售額的40% ,利潤則達到書店總利潤的50%。
外地有了成功的轉型者,對于本地也是一個鼓勵,這也是“不是書店”和漢京書店擴張,如是書店和青島文學館待產,還有外地“高大上”連鎖書店也要來青的原因。據悉,島城也將出臺一系列扶持獨立書店的發展政策,并研究成立民營獨立書店聯盟。下一步,擬選址打造書香一條街,讓獨立書店形成集聚效應。
相關鏈接
新華書店也轉型明閱島眾人點贊 說實話,對于獨立書店的愛好者們來說,新華書店很不受待見。
書籍基本不打折,店員基本無交流 ,分類按照歷史、人文、社科等傳統方式,一個系列的書籍可能因為日記 、小說、隨筆等不同的文體 ,被分到不同的地方去,查找不便。
但是,新華書店畢竟也在改變。以24小時書吧“明閱島”為例,這是山東省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書吧主要有一萬多種人文藝術類圖書,提供免費wifi服務,電子閱讀體驗和大書城圖書的快捷查詢。自7月18日開業以來,也吸引了一批粉絲。除了也能喝杯咖啡之外,終于在新華書店,也能找到個地方坐著讀書了。
名詞解釋
什么是獨立書店? 著有《獨立書店,你好》的島城作家薛原,這樣給獨立書店定義:首先在于它的獨立性,不依附于某個組織或某個機構或某個部門而存在,絕非國有資產,也非那些大集團公司控股的部門。
其次,獨立書店的人文品性很重要,不是一個簡單的小書店。書店的經營體現了書店經營者的精神理念和人文素養,這樣的書店,規模可能不大,但是其存在的意義是有明確的讀者群,其精神指向性非常明顯。
對于一個城市來說,這樣的獨立書店的存在,體現了城市的讀書人口的存在狀態,也體現了城市人文素養的一個側面,如同一扇窗口,呈現了一個城市人文精神的園地。
文/圖 本報記者姜振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