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石油勘探開發。1955年,根據陸相沉積構造中油氣能夠生成的理論,國家開始對東北松遼盆地進行地質勘察。1959年9月在松遼盆地找到工業性油流,并進而發現油田。這是中國石油地質勘探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因臨近國慶節,將油田命名為“
大慶油田”。1960年2月,中央批準石油部黨組關于集中石油系統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打殲滅戰的建議,決定集中力量在大慶地區進行石油勘探開發會戰。中央還決定從人民解放軍退伍軍人中動員三萬人參加石油會戰。全國各石油管理局和30余個石油廠礦、院校,共抽調幾十支鉆井隊、幾千名科技人員、上萬名工人和七萬余噸器材、設備參加會戰。經過三年多時間,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設了大慶油田,形成年產600萬噸原油的生產能力。1963年,大慶油田產原油439.3萬噸,占全國原油產量的67.3%。全國原油、汽油、柴油、煤油和潤滑油等主要產品產量全面超額完成計劃;中國自己設計和新建成的大型煉油廠,建設時間縮短了一年。周恩來宣布:“我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可以基本自給了。”1965年底,我國實現國內消費原油和石油產品全部自給。大慶油田勘探開發過程中,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工人、科學技術人員和干部,奮勇拼搏,形成了“鐵人精神”,展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嶄新精神風貌。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