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9月27日電 又是一年國慶長假,安徽蕪湖沈奶奶一家已經訂好市周邊的度假酒店。她的大女兒王青說:“國內的熱門景點基本都玩過了,前兩年去國外,今年在家好好休閑,享受假期。 ”從絕大多數
國人“足不出縣”,到今天走出家門、走出國門;從公共節假日擁擠出游,到擇日休閑度假……
旅游半徑的擴大和旅游理念的轉變,見證著65年間國人
生活水平的
提升。
探親出差才出遠門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遠門的不是出差就是探親。 ”今年74歲的沈奶奶說,她因供職于百貨站,才有機會常出去跑業務,順便逛逛地方景點。 “那時候還沒有旅游的說法,都叫接待。 ”沈奶奶告訴記者,住宿一般是當地百貨公司提供的招待所,吃在公司食堂。
而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只有探親時才會出遠門。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李敏芳告訴記者,上世紀60年代,每年要跟父母回150公里外的爺爺奶奶家,因交通不便每次要走三天四夜,“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苦,但當時很開心,因為只有這個機會可以走出縣城。 ”
旅游走近尋常百姓 1982年國家旅游局成立,1985年旅游業第一部行政法規 《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發布……改革開放后,國內旅游日臻完善,旅游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
1992年,沈奶奶退休后,第一次坐上飛機和小女兒一家前往深圳旅游。 “當時很害怕,一路都擔心它掉下來。 ”“近年,節慶長假都會選擇一兩個國內景點‘雙飛’。 ”沈奶奶一大家子開始把吃住行問題交給旅行團,自己只管好好玩。
隨著1995年“雙休日”和1999年“黃金周”的推行,國內旅游獲得空前發展,邁入大眾旅游時代。 2013年,全國國內旅游突破30余億人次。預計國內出境游人數2014年將邁入 “億人次時代”。隨著節假日景區爆棚屢現,沈奶奶的女兒女婿開始選擇“出境游”,2011年大女婿就在非洲過年。
“散客時代”已來臨 近年,沈奶奶家的集體出游老傳統又開始改變,散客化、自由行日漸成為年青一代的旅游新潮流。
旅行團服務“打折”,景區見人不見景。沈奶奶的孫子陳力基本放棄報團旅行,而是空閑時約上幾個好友,查攻略、劃線路、訂機票,然后背上包就出發。在他看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說走就走才是“旅行的意義”。安徽大學旅游系副主任李經龍說,隨著2008年《職工帶薪休假條例》的施行,國民大眾常態化的非假日旅游需求不斷增長,并且對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提出更高要求,中國旅游正在進入“散客時代”。
今年國慶前,全國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運行14年的“假日辦”撤銷,我國旅游業正式走向“全日制”。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