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泉海洋牧場石料倒舶現場。通訊員 周健偉
“放!”劉船長一聲令下,船頭的兩位船員解開纜繩,僅10秒鐘,140m3約200噸的大花崗巖就從開底船打開的口中沉入了10米深的海域。這是記者9月26日15時30分至31分在距仰口灣半海里女兒島附近海域看到的場景。投入這些大石頭是為了建造海洋牧場,投入大石,讓野生海帶、海藻、微生物自然附著,形成
魚礁,吸引鮑魚海參魚蝦的入住。9月26日,記者跟隨養殖漁船出海近兩個小時,前往青島海泉海洋牧場一探究竟。
在仰口灣距離海岸線東南1.5公里左右的地方,被選擇成為海底魚蝦蟹貝的新家。“不是任何一片海域都適合做海洋牧場,它涉及到包括水深、海流、底質、海洋水文、海洋化學、海洋生物資源等一系列指標。”海洋牧場負責人路國強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海洋牧場分A(獅子島附近3000畝海域)、B兩個人工魚礁區,其中A區為一期工程重點,預計投石4.5萬パ,目前正在施工,B區為二期工程重點,將于明年或后年施工。海洋牧場主要是利用女兒島與獅子島島礁區,兩片面積分別為200公頃、66.67公頃,輻射海域達1萬公頃,總投資5200萬元。作為農業部項目之一的這片海洋牧場,將重點進行造礁養殖、藻類移(種)植、增殖放流等,營造“海底森林”,促進海洋生物增殖,實現高生物量水平的生態平衡,并輻射優化周邊海區環境。
9月26日14時許,記者來到嶗山區王哥莊街道仰口碼頭,和海洋牧場工作人員一起登上了魯嶗漁養60805船,開始了海洋牧場的“旅途”。14時28分,漁船到達指定位置,記者登上已裝滿1500パ大石的大貨船,船上的吊車已經轟鳴起來,分別往兩邊140パ和160パ的小貨船上卸石頭。“先要把大船上的石頭卸到小船上,小船裝滿后,船長操縱它駛向指定海域,到達位置后,就可以把大石和混凝土管狀構件放下去,小船都是開底船,船員通過解開船頭固定船底板的纜繩就可以打開船底。”路國強說,“投下石頭或者管狀構件后,還要投入上面附有大量海藻的筏式養殖舊浮綆(筏架),吸引鮑魚海參魚蝦蟹貝等入住,然后形成生物鏈,逐步建立海洋牧場。”
15時25分 ,經過近1個小時裝卸,其中一艘140パ的小船終于“吃飽”并駛離大貨船,15時30分 ,劉船長一聲令下,船頭的兩位船員解開纜繩,船底板迅速打開,巨石入海,浪花翻騰,記者算了算,也就10秒鐘的時間,滿船的大石就沉入了10米深的海域。據了解,自2010年市海洋與漁業局制定《加快建設人工魚礁發展海洋牧場的議案辦理工作實施方案》以來,本市已建成王哥莊海域、五丁礁海域、大管島海域、石嶺子礁海域、齋堂島海域5處增值休閑型人工魚礁區,2013年至今新建了嶗山區海泉、黃島新區高峪等兩處增值休閑性人工魚礁海洋牧場,以及一處嶗山灣生態公益型海洋牧場。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資1.9億元,投放礁體120多萬空方。
據了解,海泉海洋牧場三到五年建成,建成后年新增銷售收入1810萬元,年均實現利潤總額1172萬元。通過恢復海區漁業資源,增加海區捕撈量,可年增加漁民收入3000萬元。“還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仰口碼頭這邊搞海洋牧場首先環境無污染,建成后市民可以享受更優質和天然的海產品,還可以拉動地方海水育苗產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等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增加社會就業機會。”
“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態效益。”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水產辦相關工作人員稱,“建設人工魚礁就如同建設了一個海底銀行,通過人工造礁和海藻移植,創造穩定的近海局部水域生態系統。為各種海洋動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見習記者 逄鑫珊 通訊員 周健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