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9月16日訊(記者 許亞薇) 在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看來,青少年
未婚先孕已不是新鮮事,“青少年未婚先孕的人數,這幾年呈上升趨勢。”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我國每年人工
流產至少1300萬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不包括1000萬藥物流產和在民營醫院所做“人流”的數字。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未婚先孕人群中,青少年占流產人數的50%。
大學女生兩年流產三次 2013年,在一次社團活動中,山東某職業學院大二女生李芳(化名)認識了大一新生王明(化名),隨后兩人相戀并在外租房同居。
就在最近,李芳做了第三次人流手術。兩年來,李芳甚至帶著兩個月身孕,完成了體育課1500米測試跑。周圍的同學都不禁訝異,這樣的運動量,對懷有身孕的人來說,身體是否有影響。
當被問及想法,兩人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與此類似的事件不勝枚舉,網絡上頻現“
女大學生未婚生子”、“未成年人流產人數增加”等字眼。
這些事件都與臨沂費縣女大學生在廁所生下女嬰一樣,值得深思。王忠武認為,如今的年輕人,缺少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發生性行為的那一刻,就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王忠武說。
性教育更要傳輸自我保護意識 “事情發生后,到底應該如何對待和處理,值得學生、老師和家長重視。”對于未成年人,在王忠武看來,首先要保護好自己,避免懷孕。一旦懷孕,也要聯系家長和老師,正視問題,正確處理,避免逃避,“這些都是自我保護的一部分。”
有專家認為,為了讓孩子能發育成正常、健康、幸福的成年人,性教育的實施越早越好,而且要光明正大,不能再遮遮掩掩。特別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在這方面必須密切配合,不可或缺。性教育不僅是生理知識的講述,更是自我保護意識的傳輸。
“未成年人對未婚先孕的嚴重程度沒有認知,對過程中的風險也沒有考慮,如果又選了不正規的診所,可能造成更多傷害。”省城一位產科醫生表示,多次懷孕多次流產,很有可能造成習慣性流產。“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最終傷害的將是自己。”
未婚先孕也需社會理解 未婚先孕一旦發生,處于事件中的當事人多數不敢向周圍人坦白。臨沂大學女生從懷孕到產子前,同學和老師都沒有發現嗎?是女孩的保密功夫做得好,還是家長和老師監管不力?
“社會、教師、家長認識與行動上的缺位是問題的癥結。”王忠武說,很多孩子不敢也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溝通,一步錯、步步錯。“未婚先孕本身就是人生污點,處理不當會造成孩子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傷害。”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云曉表示,當前家庭教育的問題之一就是性教育的滯后。絕大部分家長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性教育,性知識貧乏,缺乏性教育的正確方法。
孫云曉說,在家庭生活中,性教育甚至成為避諱的問題,一旦發生,家長大多是冷處理狀態,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家長除了要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外,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即使他們在外面發生了有悖于道德甚至是違法的事情,也一定要和父母溝通,一起面對和解決問題,這是關鍵。無知和回避只能給自己帶來不幸,給家庭和親人帶來痛苦。”云南少女意外懷孕救助中心負責人趙竹英說。
新聞背景: 14日凌晨,位于臨沂市費縣的一所高校女生公寓內,廁所的下水道里傳來陣陣啼哭聲。當天3時許,住在這棟公寓內的一名女生在廁所生產,女嬰不慎滑入下水道,因為身體不適加上害怕,女生選擇了離開。兩個小時后,另一名女生聽到廁所的聲音,發現了被卡在排便口的女嬰并報警,三小時后女嬰被救出,由于搶救及時,暫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