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8月31日訊(記者 郝園園 實習生 賈志偉 ) 8月31日,記者從
市南區城管局獲悉,從9月1日起,市南區又有6.5萬余戶居民實施
垃圾分類收集工作,753名
志愿者也將正式上崗。截至目前,市南區已在13.8萬戶居民中開展了垃圾分類收集工作。
“自6月份開始,我們對今年新一批要推進區域進行了摸底 ,完成了車輛、物資采購等工作。”市南區城管局副局長連鋒介紹,為了擴大市民知曉率,轄區開展了“垃圾分類進社區巡演”、中小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等系列宣傳活動,選聘了753名垃圾分類指導志愿者。
這次新推的6.5萬余戶居民區共涉及市南區10個街道的46個社區、836個居民樓院,而且全部是開放式居民小區,相對于封閉式小區來說,推進難度要大很多。“首先,開放式樓院因年代久遠,缺少物業的管理維護。”連鋒說,開放式居民小區拾荒者較多,他們在翻撿垃圾時會導致垃圾外溢,不同垃圾混雜,會嚴重影響居民垃圾分類的效果。
一旦在居民區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就要考慮室外垃圾投放點的設置,原來的混裝垃圾桶改為三種分類垃圾桶后,垃圾桶的數量就增加了,比如原來一個小區有10個點位,按照現在分類收集應布局成5到6處即可。連鋒表示,這項工作難度就很大,如果居民不同意改變,就只有在原位置增設分類收集桶,這樣既浪費了資源,也給垃圾運輸增加了工作量。此外,新配置的垃圾桶丟失也是一個難題,新桶設置以來,約3周時間就丟失了300余個。
推行垃圾分類還有一個待解的難題,連鋒介紹,開放式居民小區大多臨街,各類小微餐飲企業等發展迅速,由于本身空間太小,給他們免費配置垃圾容器也不使用,而是將日常所產生的垃圾與所在區域的居民生活垃圾混放,也會嚴重影響垃圾分類的準確率。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