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城內,于先生和老伴為孫女拍照。通訊員 董勝泉 攝
啤酒節的狂歡浪潮只剩下最后幾天,但城里的熱鬧氛圍絲毫未減。游客中,有連續參節24年的
鐵桿粉絲,有把啤酒節視為招待外地朋友首選的好姐妹。在他們眼中,啤酒已經與青島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系,青島人的血液中早已流淌著“啤酒文化”。而作為首屆啤酒節的策劃者,已經70多歲的王德枋見證了這個盛會的成長,啤酒節舉辦的初衷是什么?當時組織都有什么難忘的事?聽他給我們講一講。
■老夫妻
啤酒節見證愛情的成長 8月27日,奧古特啤酒大篷旁的啤酒桶塑像前,一個小女孩正沖著爺爺的鏡頭擺起pose。“從第一屆到現在已經24年了,我們年年都來。”宋女士和老伴于先生家住市南區,從1991年的舉辦場地中山公園,到后來的老啤酒城,再到現在的世紀廣場啤酒城,老兩口跟隨啤酒城的變遷,見證了啤酒節的成長,也實現了他們一起慢慢變老的約定。
“無論是大篷的建設還是整體布局都越來越規范了,衛生和綠化也慢慢到位。”于先生說,在他的印象里,第一屆啤酒節場地里稀疏的啤酒大篷,只能提供40多種啤酒,各種表演也屈指可數,“再看現在,14座大篷,世界各地300多種啤酒供游客挑選,真是越來越好了。”
“我們見證了啤酒節成長,啤酒節見證了我們的愛情。”宋女士說,24年前的啤酒節,兩人還年輕,如今夫妻倆發間已有銀絲,笑起來眉間滿是皺紋,不過啤酒節經過時間的沉淀,和他們的愛情一樣,越來越香醇,“今后啤酒節依然會按時參加,一屆不落。”
■好鄰居
款待外地親朋首選啤酒城 科隆巴赫大篷門前的休息凳上,兩位阿姨正在談笑風生。她們是家住啤酒城附近的崔女士和潘女士,兩人是十多年的老鄰居,情同姐妹,這次帶著各自的親朋好友一起來啤酒城狂歡。
“每年都盼著啤酒節開幕,今年開幕晚,還擔心了好一陣子,這可是青島人除了春節之外最大的節慶。”崔女士已經參加了十幾屆啤酒節,雖然年過半百,但還是喜歡跟朋友來湊個熱鬧。
而一旁的潘女士指著科隆巴赫大篷說:“我們還有十幾個朋友在里面喝酒,外地的親戚朋友來青島,我們都會帶他們來啤酒節看看,啤酒節是青島的標志,不來這兒去哪兒?”
在啤酒城,朋友三五成群把酒言歡是很常見的一幕,其中不少都是本地人款待外來親朋的。“今年,我已經來了四次啤酒城,全部是陪朋友來的,這里熱鬧,許多外地朋友點名要去。”在青島工作的張斌說。
■開拓者
辦啤酒節始于幾張照片 談起啤酒節,不得不說一說啤酒節的開拓者,回憶1991年的首屆青島國際啤酒節,一切還恍如眼前,他就是王德枋,原青島啤酒廠工會主席,曾任首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籌委會成員 、總策劃、現場副總指揮。
說起第一屆啤酒節,王德枋有些激動,“當時非常難,就是摸索著來。”王德枋說,啤酒廠有幾名年輕人在德國杜明斯啤酒學院進修了四五年,而這所學校就在慕尼黑,他們目睹了聞名遐邇的慕尼黑啤酒節,被當地盛況所感染,帶回來了一些照片。“咱青島風景優美還有青島啤酒,能不能也舉辦個啤酒節?我們就找到了省輕工業廳,沒想到他們對這個節日還很感興趣,但是當時大家心里還沒底,就憑幾張照片,能搞起來嗎?”
1990年秋,山東省啤酒工業協會的成員單位領導在萊州啤酒廠開會,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討論舉辦啤酒節的可行性。王德枋回憶,經過反復討論,最后定下首屆青島國際啤酒節于 1991年的六七月份舉行,參節廠家以“魯啤”為主,吸收部分國內知名廠家參加。當時已經50歲的王德枋有一股說不出的干勁,連續幾個晚上沒有睡覺,最后上報的方案和細則有20厘米厚。
“那么厚的策劃方案,修改了上百次一點也不夸張,當時連每個攤位的報價、大篷如何搭建、游行的路線,都標注得非常清楚。”王德枋說,不久,市政府終于批復同意了申辦報告,當時很多設計都流傳下來,節徽一直還用著。
而首屆啤酒節的節歌是著名詞作家張藜作詞、著名作曲家徐沛東譜曲,由徐沛東先生親手錄制而成。共兩首:一首《東方翡翠》,由著名歌手毛阿敏演唱;另一首《青島啤酒花》是男聲二重唱,由解曉東、解曉衛兄弟演唱,著名相聲演員姜昆稱贊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歌。這兩首歌曾在第一到第三屆啤酒節主會場反復播放,但令王德枋遺憾的是,這兩首歌沒能像“節徽”那樣傳承下來。
記者 周曉荷 婁花
■鏈接
周末進城注意避讓高峰 半島都市報8月28日訊(記者 馬正拓 通訊員 高波) 本周末將是啤酒節最后兩天,記者28日從市高管處了解到,自16日啤酒節開幕到28日12時,青島東收費站車流量為67.4萬輛,較去年啤酒節同期增加5%。根據往年經驗,預計周末兩天通過青島東收費站前往啤酒節的車流將增加,市民出行注意提前了解路況。
市高管處提醒,經青島東收費站前往啤酒節的游客,出青島東收費站后,如果遼陽東路和深圳路路口堵車,可選擇沙子口方向,至遼陽東路后經同安路前往啤酒節。同時,青島高管處將再制作500張“啤酒節導游卡”,對線路不熟悉的游客可以向收費人員索要。如需其他幫助可撥打96586熱線或咨詢收費站工作人員。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