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碩在家里的“無菌病房”中,給母親做腹膜透析。本報記者孫娜娜攝
本報記者 孫娜娜 余俊
單碩從中國海洋大學本科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研究生。得知母親病倒的消息后,單碩在拿到碩士學位后,放棄了讀博的機會,回國照料母親。在一年多的時間,他沒有去找工作,而是全身心投入對母親的照顧,每周三次背著母親去醫院透析。在他的悉心照顧下,母親重新站起,能夠生活自理。
家里有間無菌病房,專門用作母親透析 單碩的家在東營西城老舊小區中一棟普通家屬樓里,三室一廳不到90平方米。打掃衛生是他一天中做得最多的事,特別是其中一間平時不住人的屋子,他打掃得最為頻繁。每三天,都要進行大掃除。因為,這間屋是家中的無菌病房。室內有一張床、一張小桌和一個衣架,剩余的便是常年封閉不動的老衣櫥。單碩會趴在地上用抹布將床腿擦干凈,將屋里打掃得干干凈凈。接著,他再用消毒水對地面進行消毒,然后用紫外燈進行照射。
自從母親張英被尿毒癥痛苦地折磨后,單碩為母親的病情四處求醫。由于張英的血管太細,之前的血透治療給張英帶來了巨大的疼痛。他四處打聽之下,聽說腹透代替血透,能減輕母親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病痛。于是,他帶著母親做了置管術后,在家為母親做起了腹膜透析。
8月6日,單碩如往常一樣,用消毒液洗凈雙手,給自己戴上口罩,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抱著一包包腹透液進入無菌病房。“只需要將腹透液與媽媽身上的導管連接,將她體內的腹液排出,然后讓透明的腹液流進去就可以了。”單碩說,以前他每天要在這里為母親做四次腹透,每次一個小時,一個月要用掉16箱腹透液。
腹透治療剛開始的一年多,都是單碩給母親做?!艾F在媽媽的病情穩定了,生活也能自理了,有時她也能自己做了。”他說。
剛開始什么都不會,他陷入深深的自責 看著兒子嫻熟地給自己腹透換藥,張英止不住地流淚,一個勁地說拖累了兒子。
“其實開始時就像個傻瓜一樣,什么都不懂。讀了這么多年的書卻什么也干不了?!眴未T平靜的語氣背后,是曾經對自己強烈的自責。
2010年9月2日,25歲的單碩回國。那時,他剛從曼徹斯特大學取得人力資源管理碩士學位,還未來得及參加畢業典禮,但聽說母親患尿毒癥住院后,便向導師說明情況后匆匆提前回國。
單碩趕到醫院時,張英躺在隔離病房的病床上一動不動,臉色蠟黃,頭發幾乎掉完,顴骨頂著皮膚,臉頰已陷成深深的窩。只有病人旁工作著的巨大機械,和病人胳膊上插著的粗大針頭和管線,才讓人覺察到病床上的人還存有生命的氣息。兩年海外求學之后,自己與母親的第一面,如針深深地扎在了他的心頭。
“那一刻起,我就準備放下所有的事情,放棄了在英國繼續讀博或就業的想法,專心照顧我媽媽?!眴未T下定決心之后,接踵而至的卻是現實的打擊。
由于沒有照顧病人的經驗,面對每周3次血透,他起初分不清A液和B液,弄不明白什么時候換藥,更不清楚什么時候補水。而遇到母親血管出血后,他更加束手無策。“看到其他病人家屬忙前忙后的,我就是一個傻瓜,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眴未T頓時覺得自己那個世界名校的碩士學位就像一個笑話,非常自責。
一年多的悉心照料 換來母親身體轉好 面對病床上的母親,單碩將英國寄來的畢業證收了起來,開始了一年多的全職陪護?!半m然親友不理解,他們覺得我這樣一個海歸可能需要的是找一份好工作,對于現實的困境更有幫助?!彼f,對自己而言,比工作和個人成就更重要的是母親。
承受著思想上的壓力,這一年,單碩每周帶母親去醫院做三次透析,背著母親上樓下樓。“每天一早就出門,晚上6點才能回家?!彼f,由于母親血管細,做血透時經常會血液流通不暢,透析機總是報警,“身邊離不開人,透析做完后媽媽經常會出現抽筋的問題?!彼憬o母親按摩手、腳、胳膊,端來熱水給母親泡腳。
一年多的付出換來了張英的恢復,病重時的各種幻覺都沒有了,張英的頭發也重新長出來了,生活也能自理了。如今,距回國照料母親已過去了4年,29歲的單碩已在離家不遠的一家教育機構任職。“離家近是決定因素,這樣母親有什么情況我能第一時間趕回家。同時,我也喜歡教育這個行業?!彼f。
回想過往的那幾年,單碩說很后怕,“我不怕吃苦,在國外糊過紙盒,做過炒飯,打掃過衛生間。留學的兩年,我沒要過媽媽一分錢。可如果不出國留學,也許媽媽的身體不會差成那樣?!彼f,如果自己去讀博或是忙著謀求個人發展,或許將留下一生的遺憾。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