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
嶗山,驕陽似火,萬木蔥蘢。與“高溫”天氣一樣的是嶗山區持續升溫的重點項目建設。穿行于嶗山區,蓬勃的
大項目建設熱潮撲面而來:城建項目拔地而起,工業項目如火如荼,服務業項目風生水起……“項目集聚高端,高端引領發展”,嶗山區正以“
創新驅動”戰略書寫著大項目提速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篇章。22個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27個項目正在內外裝修、4個項目主體封頂、37個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快速推進的背后,是“大刀闊斧”地調結構穩增長抓落實。
項目落地,挺起嶗山脊梁
沿著濱海大道,海信全球研發中心、國家(青島)通信產業園等一批“國”字號的項目建設如火似荼,這是嶗山灣畔涌起大項目建設浪潮的一個縮影。在嶗山區領導班子看來,抓項目就是抓發展,大項目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主抓手。
以生物產業園、通信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和藍色硅谷產業創業帶等區域為載體,重點推進雙瑞壓載水、海德威壓載水、海泰新光等一批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項目規劃建設。
依托金家嶺金融新區,全力推進青島環球金融中心、啤酒城改造二期、金嶺金融廣場、白金廣場等一批大項目建設,同時協助項目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高端業態的招商。
實施了景區七大品質提升工程、嶗山游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有效提高景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
數字說明一切,截至目前,嶗山區有22個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27個項目正在內外裝修,4個項目主體封頂,37個項目開工建設。
在嶗山做創新項目的“甜頭”,曾在美國硅谷創業多年的鄭安民嘗到了。2003年,他慕名來到嶗山,創辦了青島海泰新光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精密光學在生物醫療和微投影顯示領域的應用設計、研發和生產。
經過10余年的發展,公司在精密光學加工,納米級光學成膜,LED散熱、封裝和驅動以及高性能光學系統設計等技術上不斷創新,獲得專利十余項。
為了支持企業規模化發展,嶗山區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發展用地,今年3月,占地31畝、總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的海泰新光新型光源產業化基地建成啟用。
創新驅動,高端引領發展
伴隨著改革創新的大潮,嶗山區委、區政府深刻認識到,經濟發展需要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加快轉型發展,藍色跨越的重要支撐。
“項目集聚高端,高端引領發展”。“創新驅動”這四個字,引領者嶗山創下了多個全國乃至世界“第一”——青島市首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全省唯一的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和國家海智基地、全區連續第四次獲批“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
嶗山區科技局局長陳波自豪地說,嶗山擁有中科院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青島基地等9家國家級科研機構,26個省部級海洋類重點實驗室和2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六大特色專業園區、六大科技企業孵化器、六大研發基地“三個六”為核心的藍色硅谷產業創業帶。
把政府引導支持和企業主體作用有效結合起來,讓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來。今年以來,嶗山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構建開放、多元的科技創新體系,集聚高端創新要素,支撐引領發展方式轉變和持續創新: 加大投入力度,為自主創新提供資金保障;優化創新環境,為自主創新提供環境保障;推動合作創新,為自主創新提供人才技術保障。
17萬平方米的國際創新園一期投入使用;國際創新園二期、通信產業園、生物產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建設進展順利,新開工科技企業孵化器16.5萬平米,海信新研發中心等一批高端研發項目加快推進……高端產業載體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借力金融,打造嶄新嶗山
今年以來,嶗山區抓住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的重大機遇,全力以赴抓載體、聚業態、匯財富,較2012年初,金融機構數量、金融財稅貢獻、金融載體面積翻了一番,金融機構總數超過200家,其中大型獨立法人機構7家;2013年金融業實現稅收20億元,2014年上半年金融業實現稅收13.9億元;新建成和投入使用金融樓宇面積突破300萬平方米。
據悉,嶗山區專門聘請澳大利亞GHD公司、同濟大學城規院等規劃設計機構,先后經過15輪市區兩級的論證調整,完成并通過了23.7平方公里金融新區概念規劃和4.3平方公里核心區城市設計,構筑以金融核心區為引領,以金融創智區為支撐,以后臺服務區為保障的發展格局。
金融發展載體是基礎,全力推進總投資560億元、總建筑面積約520萬平方米的30個金融樓宇項目。同時,積極推進樓宇項目招商,上半年新增樓宇注冊企業311家,總數達到3137家。
金融要素給嶗山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財富管理的特色,協助發起設立了青島海匯金源投資企業(有限合伙)等三支總規模1.5億元的合伙制私募基金,新入駐建設、交通、工商3家私人銀行和國金、汶博等一批財富管理機構,全區私人銀行管理高凈值客戶超過3000人、資產規模超過400億元,均占全市總量的1/3左右。
伴隨著注冊資本50億元的青島農商銀行、30億元的中信證券投資公司和金石、廣誠等5支總規模270億元的股權基金、光大控股融資租賃公司、中路保險公司、青島海融易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正元恒邦貴金屬交易中心等一系列金融業態項目落戶金家嶺,這一區域已經成為了嶗山區一張閃亮的金色名片。
背后:
“四項機制”,區級領導“掛帥”項目
嶗山大項目何以推進如此之快?據悉,嶗山區創新建立了“四項”長效保障機制,即服務保障、調度考評、績效考核、激勵與調整交流。創新建立了每個項目一位區級領導、一個街道、一個部門、一名督導聯絡員全程跟進,“四個一”項目責任制,有效提高了項目服務保障水平。
進一步提升建設項目審批效能,全面梳理項目審批的必要件、緩交件,精簡手續,改進流程,保障項目建設目標、質量、速度全面提速增效。
今年上半年,嶗山區組織召開了重點項目調度會、專題會、現場會30余次,集中解決項目問題100余個,有效推進總投資1400億元的190個市區兩級重點項目建設。
同時,強化綜合配套,發展環境在優化提升中再上新水平。推進8座35KV變電站建設;實施了李沙路立交橋建設和李沙路、松嶺路、燕嶺路等一批市政道路整治改造工程;實施張村河沿線截污工程;午山馨苑人才公寓項目已有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的5個樓座主體封頂;引進建設了美國和睦家醫院、開泰耳鼻喉醫院等國內外優質醫療項目;遷建新建了嶗山新二中、育才學校、第二實驗小學等一批優質中小學校;打造了馮氏鋼琴藝術博物館等一批新的高端文化設施;實施了樓宇配餐工程,這些全方位優化了綜合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