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得了偏癱之后,張欣欣就擔負起了照顧奶奶的重擔。
學子檔案:張欣欣,男,19歲高考成績:628分 沂南二中報考學校:武漢科技大學
7月28日下午,當記者幾經輾轉趕到張欣欣家的時候,這個黑黝黝的小伙子正在家里等著武漢科技大學的通知書。“聽說土木工程專業畢業之后很好就業,而且能掙大錢,所以就報了。”張欣欣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改變家庭貧困的現狀,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治好奶奶的病,帶著聾啞的父母出去看看,是張欣欣最簡單的愿望。他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實現。
>>家里唯一的桌子是奶奶的嫁妝 兩間破舊瓦房加上已經倒塌的土坯房,是張欣欣祖孫四人居住的地方。走進堂屋,記者差點撞到了低矮的門框。房子還是張欣欣的奶奶年輕的時候蓋的,斑駁的墻皮黑乎乎的,張欣欣從小學到高中得到的獎狀貼了一整墻,才讓墻面上有了一絲“生氣”。屋里唯一的一張桌子,還是當年奶奶出嫁時的嫁妝。“高考之后,我申請了無息貸款,一年能有6000塊錢,等到通知書發下來之后就去辦理,學費不用愁了。”張欣欣有著男孩子特有的堅強,關于學費的問題,自己已經想好了辦法。
可是,由于突發腦溢血已經偏癱的奶奶,加上聾啞的父母越來越大的年紀卻讓他沒有一點考上重點大學的喜悅。靠父母打零工掙的錢根本不夠奶奶的醫藥費,更別說支付自己上大學的生活費用。張欣欣告訴記者,他本來想在暑假打短工,但是由于時間太短沒有人愿意要,去大學的路費都沒有著落。
>>為聾啞父母感到驕傲 由于父母都是聾啞人,從小學的時候,張欣欣就覺得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也不愿意讓同學們知道自己的家庭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張欣欣越來越懂事,知道了父母的艱辛,小姑告訴他的一件事,更是讓他為父母感到驕傲。
張欣欣的父親并不是天生聾啞,而是在三歲的時候,得了腦炎之后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造成的后天聾啞。可是這并沒有妨礙張欣欣父親出外闖蕩的心。二十多歲的時候,這位個頭不高的山東漢子身無分文就坐著火車到了烏魯木齊,并且在那里遇到了張欣欣的母親。張欣欣的母親是河南人,為了支援新疆建設,跟著她的父親從河南到了新疆建設兵團。兩個同是聾啞人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
“覺得父母在一起的經歷真是挺浪漫的。”張欣欣說,“媽媽今年40歲,可是鬢角都白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大,這都是操心累的。媽媽為了賺錢,每天都上夜班,做搬運工等體力活。”
讓張欣欣感到不解的是,知道父母都是聾啞人,許多工廠在起初說好的工資待遇,等到父母干完活之后,都變少了。“等我大學畢業之后,要把奶奶和爸媽都接到城里,再也不讓他們受欺負。”
>>想學手語,告訴父母“我愛你” 因為父母身體的原因,從小時候起,張欣欣和父母交流的就很少。上學識字之后,張欣欣可以用簡單的漢字和父親交流,并且還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手語。
張欣欣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用手語表達我愛你。“爸爸雖然會一點手語,但是畢竟沒接受過手語訓練,所以‘我愛你’這三個字用手語怎么表達他肯定不知道。我先偷偷學,等學會之后就做給父母看。可能他們看不懂,但是我覺得這在我心里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報答。”說到這里,這個堅強男孩的眼眶里滿是淚水。
8月下旬,張欣欣決定去一趟烏魯木齊。“這次會和媽媽一起去,因為家里條件不允許,媽媽已經很多年沒回娘家看望姥姥姥爺了。趁著這次去報喜的機會,讓媽媽回趟娘家。”張欣欣懂事地說。“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張欣欣的座右銘,他相信只要自己加倍努力,就一定能讓家人越過越好。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