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已青
七七事變77周年,兩個77,代表著歷史與現實,讓每一位國人心頭凜然一驚,隨即感慨萬千。軍政非草民可議,國運卻系公民大義。重溫77年前,抗戰大潮中的
青島往事,可謂溫故知新,鑒往知來。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宛平城外演習,借口丟了一名士兵,要進城搜查。7月8日凌晨3點多,日軍向宛平城集結。宛平守軍表示“誓與宛平城共存亡,盧溝橋不是吾人墳墓就是敵人墳墓。”日軍悍然向宛平開炮,宛平城駐軍猛烈開火回擊。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見證了中日全面戰爭爆發的序幕。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由此打響。我們不妨回望七七事變前后的青島。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主權。在日本國內,被視為一次外交失敗。到了 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占了東三省,華北局勢危急。日本在青島尋釁滋事,頻頻挑起事端。當時主政青島的沈鴻烈市長,對日態度強硬,對策是“大事不讓,小事不爭”,不讓日本人鉆空子。與此同時,對在青島居住經營的日本人也防范有加。
日本海軍經常在青島的海面進行軍事演習。1934年,蕭紅在青島 ,就目睹了這一場景,并將其經歷寫進小說中?!恶R伯樂》以青島為背景創作。小說中馬伯樂就是青島人。他目睹了那年夏天,八十多艘日本軍艦在青島海面演習?!翱茨谴笈诳冢遣欢脊P直地對著我們的中山路嗎?”
日本覬覦青島已久,到了 1936年11月,日本以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為由,迅速調集九艘軍艦開進青島,并于12月3日派軍隊一千余人武裝登陸,抓人擄物、封鎖交通、搗毀了國民黨青島市市黨部等部門,形勢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沈鴻烈一邊沉著地進行軍事部署,一邊機智地進行外交斡旋,化解了危急。
1937年12月18日,日本陸軍參謀部下達了武力搶占青島的指令。沈鴻烈執行蔣介石下達的“焦土抗戰”的政策,炸毀了日本的工廠、企業以及青島港的船塢及其他機械設備,又將二十多艘艦船沉于青島港主航道中。沈鴻烈率部撤離青島,輾轉魯西南地區堅持抗戰。
1937年抗戰爆發后,青島是北大清華南開師生南渡的必經之路,流亡的中轉站。由于津浦鐵路中斷,學者們設法取道天津,乘船至煙臺或青島,沿膠濟鐵路到濟南,再轉津浦鐵路南下。
曾在國立青島大學(1932年改名為山東大學)執教的楊振聲、梁實秋、沈從文等名師,再度來青島,此時,他們是留下雪泥鴻爪的過客,內心諸多悲憤、感嘆,都丟在膠州灣的風云之中,投身于滾滾南下的抗戰大潮。陳寅恪、吳宓、羅隆基、朱光潛等學者,也途經青島 ,在抗戰大時代,留給青島一個短暫的身影。
“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937年的青島,是抗戰大時代中的一個縮影。端木蕻良在《青島之夜》中所寫:“以后將以血腥擾混碧藍,以人類的吶喊來代替‘水流’的嗚咽吧!”風云激蕩的抗日大潮,個人的命運,城市的命運,家國的命運,交織在一起。
1938年1月10日,日本第二次將青島侵占。1945年10月25日,山東戰區日本受降儀式在青島匯泉灣進行。慶光復,雪前恥。民眾歡欣鼓舞,舉城歡騰。膠州灣的浪潮,將這個城市的屈辱,洗刷殆盡!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