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港大錄取短信 與為內地高校放棄港大的宋玉嬌相反,青島2中的金彥伯為了港大放棄了內地的一流高校。
今年高考金彥伯的成績是690分,其中裸分是680分,還有10分的少數民族加分。上周六,金彥伯去濟南參加了香港大學的面試,昨天就收到了港大確認錄取的短信,“挺開心的,因為去港大上學一直是我的夢想。”金彥伯說,在高考前她就在港大官網上提交了申請,高考成績公布之后,有很多所內地高校給她打電話,希望她能報考,她也考慮過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和南京大學,但最后她還是選擇了港大。
“主要是考慮到香港大學的國際化比內地高校更好一些,港大在國際上的排名比北大和清華更靠前一些。”金彥伯第一專業選擇的是社會科學,這是一個文理兼收的專業,盡管是一名理科生,但她對人文、歷史和地理等社科知識更感興趣,幸運的是她的第一專業就得到了滿足。上周六的港大面試,讓原本英語水平不錯的金彥伯感到了壓力,“一個小組里的其他同學英語水平和表達能力都特別好。”金彥伯說,整個面試過程都是英語交流,考查學生的思維、邏輯、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
去年遼寧文科狀元劉丁寧從港大退學復讀的事情曾一度將內地學生在香港高校的窘況推上了風口浪尖,金彥伯說其實在選擇之前也有些顧慮,擔心全英文授課自己不適應、擔心不適應香港的生活、擔心聽不懂粵語、擔心香港高校學習壓力太大,后來還是自己說服了自己,“到一所好的學校視野會更開闊、機會也會更多。”
高校老師比學生還忙 在填報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長們很糾結也很忙,其實高校招生老師,特別一流高校招生老師比家長們還忙,他們需要在第一時間了解到
高分考生的信息,省招生考試院、有可能出尖子生的高中學校,甚至是媒體記者都是高校招生老師需要經常聯系的人群,因為這有助于他們第一時間拿到高分考生信息。
今年我省高考成績是下午4點之后發布的,北京大學招生老師李欣連夜從北京坐動車趕到青島,趕到青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膠州,今年全市文理科最高分都出現在膠州一中,這對李欣來說是個好消息,她只需跑一趟就可以聯絡到兩名潛在生源。李欣告訴記者,其實在北京往青島趕的火車上,以及從青島市區往膠州趕的路上,她一直在給兩名考生打電話。“到膠州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李欣說,盡管已經很晚了,但征求了考生和家長意見之后,她還是趕到了劉俊儒家里,宋玉嬌家在李哥莊鎮,第二天在學校里才見到她。
高校掐尖是一場戰爭 對于高校來說,爭奪尖子生絕對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拉鋸戰,“首先你要跟學生取得聯系,并通過提供幫助等方式盡可能地取得他們的信任。”一名高校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爭奪尖子生的過程中,高校處于弱勢地位,可能會有多所高校同時在爭搶一名學生,有的學校會許諾高額獎學金,有的學校會滿足考生專業需要,學生有可能今天答應了你,明天在別人的勸說下會改變主意,所以要不斷地跟學生保持聯系。
劉俊儒告訴記者,在眾多與她聯系的高校中,北大老師最為熱情,每天至少給她打一個電話,這種熱情讓她對北大一直保持著較大的好感。
一名高校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緊張和忙碌要持續到高考本科一批志愿填報系統關閉前一刻,“即使填完志愿了,也需要再跟考生確認一下,最終是否填報了我們學校。”該負責人表示,尖子生之間的爭奪戰主要發生在國內一些頂尖高校之間,比如北大和清華之間,這是第一梯隊的戰爭;其次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等,“這些高校招生計劃不多,但專門掐尖。”該負責人表示,這些高校招收的生源比較明確,就是全省文理科的前幾百名學生,“現在各高校采取的大都是人盯人的戰術,每名招生老師負責與幾名學生溝通,軟硬兼施最終把這些尖子生‘掐’到自己學校。”
本版撰稿 記者 臧旭平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