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鄧海建 總投資87億元、穿越晉西黃土高原和呂梁山山地的太原至興縣鐵路工程,平均每公里需要建設六個涵洞,涵洞的關鍵部位臺背本應采用優良材料填筑,卻被大量就地取材的黃土所替代。根據施工者的實名舉報,記者調查發現,這條正在建設的鐵路潛藏的質量問題令人驚心,連施工者都直言“常被噩夢驚醒”。(6月30日《經濟參考報》) 就地取材的黃土取代優良建筑材料,塞滿了鐵路涵洞的關鍵部位。這就是一條將成為“三西”地區煤炭進入華北、華東地區重要通道之一的鐵路,這就是連施工者都“常被噩夢驚醒”,卻在今年開始鋪軌、年底建成投入運營的鐵路。大型民生基建項目,如此瞞天過海,后果不堪設想。
鐵路工程建設偷工減料,似乎并不算什么新聞了。2011年10月,新華社曝出一則消息稱,“一條投資23億元的重要鐵路工程,竟出現被‘騙子承包、廚子施工’的結果;工程修建偷工減料,連施工者都直言‘火車通了后我都不敢坐’。”2012年底,廈深鐵路某段被曝“偷工減料”:按設計標準,長32.6米的鋼梁應使用鋼材約65噸,但經過“優化”、“節約”,每片可少用4.3噸鋼材。如今,巍然的涵洞竟膽敢用泥巴糊成,監理制度與質檢體系已經不是脆弱,而是同流合污到了何種地步。但是,
黃泥糊成的涵洞究竟糊弄了誰呢?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在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部分,提出了了“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此后,離任審計與終身追責成為行政領域的熱詞。如果鐵路涵洞果真是黃土糊弄而成,那么,相關部門過得了審計與問責的程序關卡嗎?對這樣的疑似問題工程,要不要堅持離任審計并終身究責呢?層層糊弄,層層包庇,公共財政當真是誰都能咬一口的唐僧肉?
偷工減料的鐵路,不僅謀財、遲早害命,以轉包為表征的行業潛規則究竟是行業問題,還是部門亂象,起碼需要一個明晰的答案。不要等到車毀人亡,再來奢談建筑的人性與美感。民眾最關心的是:如此罔顧人命又影響惡劣的事件,涉事者能逃脫刑法的責罰嗎?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